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云南高考 >> 云南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7年云南高考歷史綜合提升演練(一)

      2017年云南高考歷史綜合提升演練(一)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7-01-26  【

      . 19世紀60年代,democracy傳入中國,時人便譯為“民主”。后來有人覺得不妥,便譯作 “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國是“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這樣具體、瑣碎的八個部門構成)。1903年,梁啟超又改譯作“民主”。中國人對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變說明了(  )

      A.對西方認識有一個深化過程

      B.外語翻譯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國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觀念

      D.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階段性

      A 對democracy的翻譯經(jīng)歷了從“民主”到“民政”再到“民主”,說明國人對西方認識有一個深化過程,故A項正確;外語翻譯水平大幅度提高明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項錯誤;當時正值洋務運動時期,材料中提及的民主并非民主共和思想,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性,不是階段性,故D項錯誤。

      2.近代某思想家曾說:“余聞東西之人,盛稱泰西者,莫不曰其國大政事大征伐皆舉國會議,詢謀僉同而后行。其薦賢授能,拜爵敘官,皆以公選。其君臣上下,無疾苦不達之隱,無壅遏不宜之情。”從中可見,該思想家(  )

      A.主張全面學習西方 B.堅持“中體西用”思想

      C.贊賞君主立憲政體 D.認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張

      3.梁啟超在1902年前后,先后撰成張騫、班超、趙武靈王、鄭和等人的小傳;1904年,又采集春秋戰(zhàn)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中,“我先民之武德,足為后世子孫模范者”凡七十八人,編纂成《中國之武十道》一書,作為學校的教科書。梁啟超的主要目的是(  )

      A.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B.臧否歷史人物

      C.提倡民族革命 D.宣揚民族主義

      D 據(jù)材料“我先民之武德,足為后世子孫模范者”可知梁啟超收集編撰歷史人物旨在宣揚民族主義思想,故D項正確。

      4.一位學者評價說:“當時知識分子不但沒有全盤反傳統(tǒng),而且使不少被塵封或淹沒了的傳統(tǒng)重現(xiàn)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話小說,成了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文學,第一次真正進入了大學的學術殿堂。”這一觀點認為(  )

      A.維新派借助傳統(tǒng)文化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B.白話小說和民間文學成為近代中國文學主流

      C.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化”,新中有舊

      D.袁世凱的“尊孔復古”行為遭人唾棄

      5. 1901 年《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版,此教科書被譽為“百年語文第一書”。下為此書部分內(nèi)容:“電”的解釋:“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fā)光曰電!薄袄住钡慕忉專骸瓣庩柖娔κ幙针H,鼓擊而成聲者為雷!薄白h”的闡述:“謂欲事合于義,必群相論議也。因引中為風議諫議之議。今中國有事上聞,輒歸部奏;泰西各國則歸上下議院公議”。此教科書的出版(  )

      A.沖擊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B.反映了近代教育的普及

      C.體現(xiàn)了西學東漸的時代特征

      D.推動了教育體制改革

      C 1901年正值中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時期,并未否定傳統(tǒng)儒學,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近代教育的普及,故B項錯誤;材料中關于“電、雷”的解釋體現(xiàn)了西方科學的傳入,“泰西各國則歸上下議院公議”,體現(xiàn)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故C項正確;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近代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只是體現(xiàn)西方民主和科學的傳入,故D項錯誤。

      6.顏炳罡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稱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系統(tǒng)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其)失敗而消失其影響,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構成了中國現(xiàn)代化的邏輯起點”。他評價的是(  )

      A.新思潮的萌發(fā) B.《資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維新 D.辛亥革命

      C 新思潮萌發(fā)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但沒有提出系統(tǒng)方案,也沒有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故A項錯誤;《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方案,其思想并沒有深入人心,故B項錯誤;戊戌變法倡導開國會、定憲法、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宣傳西方民主思想,促進民族意識覺醒,與材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系統(tǒng)方案”信息一致,即跨出了中國近代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步,故C項正確;辛亥革命與題干中“第一次”不符,故D項錯誤。

      相關推薦:2017年全國高考備考(模擬試題)專題(全科)

      2017年全國高考各地報名時間匯總

      2017年高考考試時間

      2017年高考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廳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公布

      123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