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反對黨八股》,完成19—21題。
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 a 。我們有些同志喜歡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nèi)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為什么要寫那么長,又那么空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fù)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xí)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lián)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zhàn)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fā)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F(xiàn)在是在戰(zhàn)爭時期,我們應(yīng)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zhàn)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 b 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yīng)當(dāng)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務(wù),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蛘哂腥艘f:《資本論》不是很長的么,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diào),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zhàn)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nèi)容的文章。最不應(yīng)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19、根據(jù)本文論證的內(nèi)容,文中a處應(yīng)填入的論點是
A.裝腔作勢,借以嚇人
B.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C.無的放矢,不看對象
D.甲乙丙丁,開中藥鋪
20、根據(jù)上下文的聯(lián)系,文中b處應(yīng)填入的最準(zhǔn)確的一句話是
A.那我們就看下去。
B.但是如何看呢?
C.可是這一目的如何達到呢?
D.可是怎么敢看呢?
21、對本文最后部分—句的句群結(jié)構(gòu)圖解表示正確的一項是
閱讀《雷雨》(節(jié)選),回答22—24題
周樸園(以下簡稱周) 魯侍萍(以下簡稱魯)
周 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件很出名的事——
魯 哦。
周 你知道嗎?
魯 也許記得,不知老爺說的是哪一件?
周 哦,很遠(yuǎn)了,提起來大家都忘了。
魯 說不定,也許記得。
周 我問過許多那時候到過無錫的人,我也派人到無錫打聽過,可是那個時候在無錫的人, 到現(xiàn)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钪亩喟胧遣恢赖模蛘咄。不過也許你會知道。 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姓梅的。
魯 姓梅的?
周 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guī)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 來,——你知道么?
魯 不敢說。
周 哦。
魯 我倒認(rèn)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
周 哦?你說說看。
魯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
周 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
魯 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 孩。聽人說她生前不大規(guī)矩的。
周 (痛苦)哦!
魯 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 子。生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 她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 (汗涔涔地)哦。
魯 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
周 (抬起頭來),你姓什么?
魯 我姓魯,老爺。
周 (喘出一口氣,沉思地)侍萍,侍萍,對了。
22、周樸園說“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和魯侍萍說“生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這兩處的“忽然”在傳情達意上是否一樣?請從下列分析中選出正確的一項
A.一樣,都表示對事件的發(fā)生事前毫無覺察,以致都感到意外。
B.一樣,都用來掩蓋自己了解事件的底面,都把自己裝扮成局外人。
C.不大一樣,兩人雖然都表示不了解事件的底細(xì),但前者是有意擺脫罪責(zé),后者則 是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D.不一樣,前者是用以推脫責(zé)任,后者是針鋒相對,仍用原詞,以揭露周的狠毒和 狡猾,語含譏諷。
23、事隔三十年,周樸園為什么還念念不忘并不斷向別人打聽被他始亂終棄,被逼投河自盡的侍萍呢?下面的看法,哪一種準(zhǔn)確?
A.他的“懷念”是做給活人看的,以強化他在家庭和社會上的地位。
B.做了對不起人的事,多少受到良心的譴責(zé),他的懷念是一種懺悔的表示。
C.他懷念從前年輕貌美、嫻淑溫柔的侍萍,并以此填補他那丑惡空虛的心靈。
D.這里有他對侍萍的懷念,也有懺悔的表示,同時也是為了美化自己,以強化自己 在家庭中的地位。
24、魯侍萍反駁說:“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實質(zhì)是
A.以此報復(fù)周樸園,以解心頭之恨。
B.澄清自己;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C.揭露周的隱私,揭穿周的虛偽。
D.進一步試探周的真正態(tài)度及真實感情。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5—30題。
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以它俏麗的色彩、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匯入了人們審美的心理因素,逐漸形成了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歷史悠久,從《桃花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桃花文化還具有普遍性,舉凡戀愛、婚姻等人生喜慶活動,桃花總是“向紅”禮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詞的人名、地名更是不勝枚舉。民俗中的“踏青”,采擷的也多是幾枝早開的俏麗桃花。至于與桃樹、桃實相關(guān)的文化事象,幾乎無所不在:“桃都”天雞報曉、王母蟠桃盛宴、壽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滿天下”……
桃花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人的自然觀。人類誕生于大自然,與大自然永遠(yuǎn)有一根剪不斷的臍帶。
大自然最美的季節(jié)是萬物復(fù)蘇、欣欣向榮的春天!霸伌骸钡脑娢模瑑A注了中國文人的熾熱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天的時節(jié),于是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動著中國人的藝術(shù)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愿。中國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zhì)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識的對應(yīng)物,加以抒寫。他們借桃花,歌詠自然美、勞動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對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還滲透著“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中國的文人,一方面要身體力行,去實現(xiàn)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jīng)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準(zhǔn)備在理想之夢被擊碎睦“窮則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回歸田園,在莊禪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與解脫,于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為一個“理想世界”,作為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xué)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jié)”。中國一些文人關(guān)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子的《問于》一樣,上升為一種探求宇宙、社會和人生意義的思維模式。
25、對本文第二段“從《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A.桃花文化貫穿于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歷程:從《詩經(jīng)》到現(xiàn)代詩。
B.桃花文化代代沿襲,從先秦到今天,以至將來,綿延不斷。
C.桃花文化從《詩經(jīng)》的“十五國”,逐漸遍布于赤縣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條研究中國詩歌發(fā)展的線索。
E.桃花文化源遠(yuǎn)流長,其生命力將是無限的。
26、以下幾項,不屬于“桃花文化普遍性”的是
A.喜慶活動中,“尚紅”的風(fēng)俗
B.“新桃換舊符”的春節(jié)民俗
C.歌頌美好的師生之誼
D.某些人名、地名的命名特點
E.民俗中的“踏青”與“登高”
27、“中國文化人的自然觀”包括哪些內(nèi)容?請加以概述(不超過25字)
答:
28、對文中提到的“儒與莊禪互補”,分析不當(dāng)?shù)氖?/P>
A.無所謂“達”與“窮”,也無所謂“出世”“入世”。
B.“經(jīng)世濟用”的追求,與“超凡脫俗”的矛盾統(tǒng)一。
C.“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轉(zhuǎn)化。
D.“治國”時也尋求“逍遙”,失意時也苦苦追求。
E.既積極參與“治國”,于不得已時又尋求解脫。
29、聯(lián)系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解釋人類“與大自然永遠(yuǎn)有一根剪不斷的臍帶”的具體含義(不超過25字)
答:
30、中國文人的“桃花源情結(jié)”是怎樣形成的?它的積極作用是什么?(不超過40字)
答:
【答案】:
1、B 2、C 3、A 4、B 5、A 6、B
7、A 8、C 9、ECGBDF 10、B 11、B
12、B 13、A 14、D 15、B 16、B 17、A
18、D 19、B 20、D 21、A 22、D 23、D
24、C
25、BE 26、CE
27、自然是美好的,自然是永恒的,自然是文化的源泉之一。
28、AD
29、文人要歌頌自然,寄情于自然,向往自然。
30、中國文人有志“治國”,又屢遭挫敗,所以鐘情桃花源。它鼓舞文人去追求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