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梁啟超曾說,如果讓孔子當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一定會像法國那樣,把教育部改為教育美術部,把國立劇場和國立學校看得一樣重,并且還會改良戲曲,到處開音樂會,忙個不停。這說明儒家( )
A.主張用仁愛之心調節(jié)和協(xié)調社會關系
B.強調有教無類,注重發(fā)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對道德修養(yǎng)的輔助作用
D.注意借鑒不同文明,進行教育改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從材料可知梁啟超認為孔子重視美術、戲曲演出、改良戲曲、音樂會等對人類教育的影響。據(jù)此得出孔子注重美育對道德的輔助作用。
答案 C
12.老子和孔子思想觀點的相似之處是( )
A.都否定天命論
B.都主張恢復周禮
C.都主張體諒百姓,不要過分壓迫
D.都強調貴賤有序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比較能力?鬃又鲝埢謴椭芏Y和強調貴賤有序,并不否定天命論,A、B、D三項錯誤;孔子主張“仁”,老子主張“無為”,不要過分威逼百姓,C項符合題意。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克己復禮(規(guī)范)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論語·顏淵》
材料二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論語·為政》
材料三 我無為,則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姑窀拭朗,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道德經》
(1)材料一中“禮”的實質是什么?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孔子是否反對一定程度的改良?并舉出近代史上利用其身份進行的改革運動是什么?
(3)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張上的異同。
解析 本題比較簡單,解題時結合材料,理解材料的含意即可。
答案 (1)西周時的等級名分制度(或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
(2)為政以德思想。不反對。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3)異:孔子重“德”,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同:都是為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方案,都反對苛政。
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岵恢涿种坏。……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寰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材料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最后的結果)?
(1)這三則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老子的思想體系包含哪些內容?應如何評價?
解析 第(1)問可從材料中的“字之曰道”“故道大”“道法自然”“使民無知無欲”“禍”“!钡淖兓爬ǔ隼献拥恼軐W思想;第(2)問根據(jù)所學知識作答。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哲學思想,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本原,材料二反映了老子的“無為”和愚民思想,材料三反映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2)內容:老子認為“道”是最高的哲學概念,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它否定了“天命”思想,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老子的思想中還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這是老子思想的精華。
評價:老子主張在政治上“無為而治”,這種思想對約束統(tǒng)治者的暴政,恢復社會秩序起了重要作用。老子還主張實行愚民政策,在歷史上產生了消極影響。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他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