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閱讀下面一則考古信息,分條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質疑的原因,每條不超過四個字。(5分)
中國陶瓷,凡一新品種誕生,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演變,脈絡清晰。但元青花沒有童年,沒有少年,當你看見它時,它儼然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讓人懷疑它的身份。在人們的印象中,蒙古人只知擴張,不知建設,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讓人不可思議。再有,元青花出現(xiàn)之前,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色調鮮有藍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黃綠白為主,偶見藍色。近年在南海打撈出的多套精美的藍色青花瓷器,經考證為明代鄭和下西洋帶入東南亞的明青花,其燒制年代檢測多在所謂元青花之前。這更讓世人質疑元青花的身份。
答:① ② ③
21.下面是某機構對目前高中教材內容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程度的調查表,據(jù)要求完成后面題目。(6分)
(1)請概括圖表所反映的主要情況(不出現(xiàn)具體數(shù)字)。 (2分)
(2)該圖表給人的啟發(fā)是多方面的,你作為高中生,可從中獲得什么啟示?(4分)
四、作文(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鐵嶺市2016-2017學年度協(xié)作體第四次聯(lián)考試題
高三語文試卷答案
1. B (強加因果,前者說的是社交網絡的聯(lián)絡作用與功能,后者說的則是技術與幸福感的關系)
2. D ( A.說法絕對,原文表述為“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見的老友,可能被一個你喜歡的明星關注”;B. 無中生有 ;C.變主觀為客觀,原文表述為“我們以為可以最大程度地對抗孤單、抱團取暖”)
3. A (曲解原文,原文第一句說“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
4.(3分)D(“但由于他對戰(zhàn)爭形式的估計不足”錯,見“但到抗戰(zhàn)勝利,終因‘亂世治學’‘生事頗窘’”一句。)
5.(4分)①文章多處引用傳主的原話、詩文等,多方面表現(xiàn)了傳主的品格、志趣、學術追求等,豐滿了傳主的形象,使傳主形象更加真實立體;②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具體明確,真實再現(xiàn)了傳主所處的時代背景,傳記;③在敘述具體事件時,穿插傳主的回憶和作者聽到的張岱年本人的講話,多角度印證傳主始終如一的愛國之心和民族氣節(jié)。
11.D(女子一般15歲行笄禮)
12.B(“邀”的意思是半路攔截)
13.(1)下詔令賀拔勝出任治理荊州,盧柔認為可趁此建立功業(yè),于是跟隨賀拔勝到荊州去。(得分點:牧、謂、之各1分,句意2分)
(2)賀拔勝和盧柔背著干糧,冒著危險,行走數(shù)百里。當時適逢秋雨連綿,同行之入又凍又餓,死了一大半。(得分點:贏、秋霖、餒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盧柔字子剛。幼年時父母去世,被叔母收養(yǎng),叔母撫養(yǎng)看待他比親生兒子還好。盧柔盡心孝順叔母,也同自己的母親一樣。宗族的人都感嘆看重他。他性格聰明機敏,喜愛學習,不到二十歲,懂得撰寫文章。司徒、臨淮王無或見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兒嫁給他。等到魏孝武與齊神武有嫌怨,下詔令賀拔勝擔任荊州刺史,盧柔認為可趁此建立功業(yè),于是跟隨賀拔勝到荊州去。讓盧柔任大行臺郎中,掌書記。軍中機密事務,盧柔很多都參與了。等到賀拔勝任太保,以盧柔為屬官,加授冠軍將軍。孝武帝后來召賀拔勝領兵赴洛,賀拔勝詢問盧柔的意見。盧柔說:“高歡依托晉陽的軍隊,心思實在難以知道。你應該席卷軍力奔赴京都,與他一決勝負,不顧存亡,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擋魯陽,南面并吞舊時楚地,東面連接袞、豫,西面連接關中,領兵十萬,伺機而動,也是中策。拿三荊的土地,與梁國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禍難,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這是下策。”賀拔勝輕視盧柔年輕,笑著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遷移,東魏派遣侯景襲擊穰城。賀拔勝被打敗了,就往南投奔梁。盧柔也跟隨他。賀拔勝多次上表請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稱贊他的言辭文采。后來知道是盧柔所撰寫,就派遣舍人慰勞存問,并送給絲綢錦緞。后來盧柔與賀拔勝一起返回,走到襄陽,齊神武帝害怕賀拔勝從西進入,派遣侯景率領輕銳的騎兵攔截他。賀拔勝和盧柔很恐懼,就舍棄船只,爬山而走,帶著干糧,冒著危險,行走數(shù)百里。當時適逢秋雨連綿,同行之入又凍又餓,死了一大半。到豐陽地界,盧柔迷失道路,獨自在枯樹之下過夜,寒雨打濕了衣服,幾乎要凍死。大統(tǒng)二年,到了長安。封為容城縣男,食邑二百戶。太祖重視他的才能,推舉他為行臺郎中,加授平東將軍,任從事中郎,與蘇綽一起掌管機密事務。當時沙苑之戰(zhàn)后,大軍屢傳捷報,汝、潁之間,很多人起義來歸附。文書往返,每日一百多件。盧柔根據(jù)情況答復,都符合事宜。晉升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戶,授任中書舍人。升司農少卿,轉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黃門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貧困,脫下外衣賞賜給他。魏廢帝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jiān)。孝閔帝登位,任小內史,升內史大夫,晉位開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啟在世間流傳的有幾十篇。
14. (5分)AD(解析:A“表達自己歸隱田園,不再上書的堅決意志”錯誤,實際上表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的情意!澳仙綒w敝廬”本非所愿,不得已也。D.“表達出詩人不遇明主白發(fā)早生的憤慨和激憤”錯誤,是表現(xiàn)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感情。)
15.(6分)寒冷的冬夜,一輪冷月透過松樹,將清冷的光輝照進窗內,給詩人以清虛空寂之感。(緊扣“意境”,描述意境,2分)這句詩以景結情,語意雙關,(指出手法,2分)既是對眼前清冷、寂寥的實景客觀描寫,也是詩人求仕不得后內心愁苦與無望的真實寫照,含蓄委婉,極有韻致。(緊扣“深妙”,分析意境的含意與作用,2分)
16.(5分)(1)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2)砯崖轉石萬壑雷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17.C(風流倜儻:才氣橫溢,英俊瀟灑,不拘禮法。 放蕩不羈:放縱任性,不加檢點,不受約束。 放浪形。盒袨榉趴v,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暢所欲言:盡情地說出想說的話。各抒己見:各自堅持自己意見或見解。和盤托出:比喻全部說出或拿出來,沒有保留。 “暢所欲言”側重痛快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各抒己見”側重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盤托出”側重全部地說出自己知道的事情)
18.B(A.介詞誤用,應將“從”改為“在”。B. 此句沒有雙起單承的錯誤,“滿意度”已經包含了滿意和不滿意兩個方面。C.搭配不當,應將“形成”改為“營造出”。D.語序不當,應該是“從不自覺到自覺”。)
19.C(綜合來看,幾個句子的中心議題是“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答題時抓住前后的銜接詞、照應詞語排序即可。語段開始說“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客觀規(guī)律”,分析六個句子,對應“客觀規(guī)律”的,只有②,因此第一空為②;這樣可排除B、D兩項。再分析其它五個句子,發(fā)現(xiàn)①③⑤三個句子內容與“滾雪球”有關,應聯(lián)接在一起,并且③在前面,據(jù)此可知答案為C。)
20.①沒有演變(脈絡不清) ②性格不符 ③色彩不符(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
21. (1)絕大部分師生認為教材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緊密。(2分)
(2)A.教材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緊密,要正確認識。(2)
B.教材和現(xiàn)實脫離,要在學習中自覺聯(lián)系現(xiàn)實理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