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
13.(2015·新疆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亞當·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在這本著作中,亞當·斯密提出了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的理論。常常有人認為亞當·斯密主張的是政府在國民經濟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個自由的市場能夠解決一切經濟問題,并讓所有的人都能獲利。“自由放任”的主張成了他的經濟理論的標簽,但這種說法過分簡化了斯密的經濟理論。實際上,他認為,在許多情況下,政府采取某種形式的干預,對于整個社會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現(xiàn)代西方,斯密被認為是自由企業(yè)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出版了《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認為資本經濟依靠市場機制自發(fā)調節(jié)已不能達到充分就業(yè)實現(xiàn)均衡,危機和失業(yè)是不可避免的。凱恩斯站在改良主義立場,想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只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國家干預或調節(jié),便可以解決失業(yè)與危機。經過論證,他的理論被納入了西方正統(tǒng)經濟學的軌道,戰(zhàn)后被廣泛傳播,影響著西方各國政府的經濟政策。
——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當代卷》
材料三 漢森在1941年發(fā)表的《財政政策和經濟周期》中,較系統(tǒng)地解釋了“混合經濟”的含義。他認為,從19世紀末期以后,大多數(sh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逐漸變?yōu)樗饺私洕蜕鐣洕⒋娴摹肮交旌辖洕被蛘摺半p重經濟”。漢森認為,這種“混合經濟”具有雙重的意義,即,生產領域的“公私混合經濟”(國有企業(yè)與私人企業(yè)并存)和收入與消費方面的“公私混合經濟”(公共衛(wèi)生,社會安全和福利開支與私人收入和消費的并存)。
后來,(1948年)薩浮爾森在《經濟學》中也專門論述了“混合經濟”。他認為,“混合經濟”就是國家機構和私人機構共同對經濟實行控制,但是,國家對經濟的調節(jié)和控制更為重要。
——摘自王志偉著《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這兩種經濟理論在主要觀點上的異同,并簡述出現(xiàn)這種不同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混合經濟”理論的主要特點及其在20世紀70年代對西方國家所起的作用。
【答案】 (1)同:都不同程度的主張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異:亞當·斯密理論側重于強調自由市場的作用;凱恩斯主義則強調國家對經濟干預的作用。
背景:前者:世界市場的拓展;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后者:自由放任政策弊端顯露;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
(2)特點:政府干預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或:國家與私人機構共同控制經濟);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國家開支與私人收入和消費并存。作用:緩解了“滯漲”現(xiàn)象,維持了經濟的穩(wěn)定和增長;促進了“福利國家”的發(fā)展,增進了社會平等,對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能夠解讀出材料一是自由主義,材料二是凱恩斯主義。然后根據材料一“自由放任的主張成了他的經濟理論的標簽,但這種說法過分簡化了斯密的經濟理論。實際上,他認為,在許多情況下,政府采取某種形式的干預,對于整個社會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可以得出亞當·斯密主要側重于自由市場的作用;據材料二“凱恩斯站在改良主義立場,想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只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國家干預或調節(jié),便可以解決失業(yè)與危機”,可以看出凱恩斯主要強調國家的調控,這是兩者的差別。但是,兩種理論都不同程度的承認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這是兩者的相同點。第二小問背景,要結合兩種理論提出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來解答,根據所學,可以答出自由主義提出時,正是工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凱恩斯主義時期正好是資本主義自由放任政策失靈和經濟危機時,這就形成了這兩種不同的理論。第(2)問,本問主要考查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一小問根據材料“混合經濟”就是國家機構和私人機構共同對經濟實行控制,但是,國家對經濟的調節(jié)和控制更為重要。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出政府干預和市場結合、國有和私有并存、國家開支與私人收入和消費并存的特點。第二小問作用,從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發(fā)展角度思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