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
13.(2014·南京市四校聯(lián)考)有一種無毒蛇的體表花紋顏色由兩對基因(D和d,H和h)控制,這兩對基因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與性別無關;y顏色和基因型的對應關系如表所示。
基因組合 D、H同時存在(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 H存在、D不存在(ddH_型) D和H都不存在(ddhh型) 花紋顏色 野生型(黑色、橘紅色同時存在) 橘紅色 黑色 白色 現(xiàn)存在下列三個雜交組合,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紅色、黑色、白色
乙:橘紅色×橘紅色→F1:橘紅色、白色
丙:黑色×橘紅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組雜交方式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屬于假說—演繹法的________階段,甲組雜交,F(xiàn)1的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________。
(2)讓乙組后代F1中橘紅色無毒蛇與另一純合黑色無毒蛇雜交,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在理論上是________。
(3)讓丙組F1中的雌雄個體交配,后代表現(xiàn)為橘紅色的有120條,那么表現(xiàn)為黑色的雜合子理論上有________條。
(4)野生型與橘紅色個體雜交,后代中白色個體的概率最大的親本基因型組合為________。
解析:(1)由題分析可知,甲組親本的基因型為DdHh與ddhh,該雜交方式在遺傳學上稱為測交,屬于假說一演繹法的驗證階段,甲組雜交,F(xiàn)1的四種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野生型(DdHh)∶橘紅色(Ddhh)∶黑色(ddHh)∶白色(ddhh)=1∶1∶1∶1。
(2)乙組親本的基因型為Ddhh與Ddhh,產生的F1橘紅色無毒蛇的基因型為1/3DDhh、2/3Ddhh,純合黑色無毒蛇的基因型為ddHH,因此兩者雜交的組合方式為1/3DDhh×ddHH、2/3Ddhh×ddHH,因此子代中表現(xiàn)型為野生型的概率為2/3×1/2+1/3=2/3,表現(xiàn)型為黑色的概率為2/3×1/2=1/3,因此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出例為野生型∶黑色=2∶1。
(3)丙組親本的基因型為ddHH與DDhh,F(xiàn)1的基因型為DdHh,因此F1雌雄個體交配,子代中橘紅色(D_hh)所占的比例為3/16,因此F2個體數(shù)量為640,其中表現(xiàn)型為黑色雜合子(ddHh)的個體理論上的數(shù)量為640×2/16=80。
(4)野生型(D_H_)與橘紅色(D_hh)個體雜交,基因型為DdHh與Ddhh的親本雜交,后代出現(xiàn)白色個體的概率最大,為1/8。
答案:(2)測交 驗證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與Ddhh
14.研究發(fā)現(xiàn),小麥穎果皮色的遺傳中,紅皮與白皮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涉及Y、y和R、r兩對等位基因。兩種純合類型的小麥雜交,F(xiàn)1全為紅皮,用F1與純合白皮品種做了兩個實驗。
實驗1:F1×純合白皮,F(xiàn)2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紅皮∶白皮=3∶1;
實驗2:F1自交,F(xiàn)2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紅皮∶白皮=15∶1。
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實驗________可推知,與小麥穎果的皮色有關的基因Y、y和R、r位于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上。
(2)實驗2的F2中紅皮小麥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其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3)讓實驗1的全部F2植株繼續(xù)與白皮品種雜交,假設每株F2植株產生的子代數(shù)量相同,則F3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之比為________。
(4)從實驗2得到的紅皮小麥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麥的花粉對其授粉,收獲所有種子并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觀察統(tǒng)計這個株系的穎果皮色及數(shù)量,理論上可能有________種情況,其中皮色為紅皮∶白皮=1∶1的概率為________。
(5)現(xiàn)有2包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的小麥種子,由于標簽丟失而無法區(qū)分。請利用白皮小麥種子設計實驗方案確定每包種子的基因型。
實驗步驟:①分別將這2包無標簽的種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麥種子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讓待測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和白皮小麥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進行雜交,得到F1種子;②將F1種子分別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tǒng)計________。
結果預測: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包內種子的基因型為yyRr;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包內種子的基因型為yyRR。
解析:(1)根據(jù)題意和兩個實驗的結果,可知小麥穎果的皮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為yyrr的小麥穎果表現(xiàn)為白皮,基因型為Y_R_、Y_rr、yyRr_的小麥穎果均表現(xiàn)為紅皮。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F1的基因型為YyRr,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共有9種,yyrr表現(xiàn)為白皮,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共8種表現(xiàn)為紅皮,其中純合子(1YYRR、1YYrr、1yyRR)占3/15,即1/5。(3)實驗1:YyRr×yyrr→F2:1YyRr:1Yyrr:1yyRr:1yyrr。F2產生基因型為yr的配子的概率為9/16,故全部F2植株繼續(xù)與白皮品種雜交,F(xiàn)3中白皮占9/16×1=9/1 6,紅皮占7/16,紅皮∶白皮=7∶9。(4)實驗2的F2中紅皮穎果共有1YYRR、2YYRr、1YYrr、2YyRR、4YyRr、2Yyrr、1yyRR、2yyRr 8種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麥的花粉對其授粉。則①1YYRR×yyrr→紅皮,②2YYRr×yyrr→紅皮,③1YYrr×yyrr→紅皮,④2YyRR×yyrr→紅皮,⑤4YyRr×yyrr→紅皮∶白皮→3∶1,⑥2Yyrr×yyrr→紅皮∶白皮=1∶1,⑦1yyRR×yyrr→紅皮,⑧2yyRr×yyrr→紅皮∶白皮=1∶1,故F3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可能有3種情況,其中皮色為紅皮∶白皮=1∶1的情況出現(xiàn)的概率為4/15。(5)測定基因型常用測交法。預測實驗結果時,宜采用“正推逆答”的思維方式,分析yyRr×yyrr與yyRR×yyrr的后代的情況即可得解。
答案:(1)2 兩(不同) (2)8 1/5 (3)紅皮∶白皮=7∶9 (4)3 4/15 (5)F1的小麥穎果的皮色 F1小麥穎果既有紅皮,又有白皮(小麥穎果紅皮∶白皮=1∶1) F1小麥穎果只有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