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面語段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商店位置的確不錯,人來客往的,而且不遠處是一個長途汽車站。每天從店里進進出出的人絡(luò)繹不絕,趨之若鶩。我發(fā)現(xiàn),有來買大棗的真正顧客,但更多的是操著不同方言的外地人,進店問路。每次,二哥總是熱情地幫人指點迷津,盡其所能地告訴人家,什么路該怎么走,到什么路轉(zhuǎn)乘幾路車。
A.絡(luò)繹不絕 B.趨之若鶩
C.指點迷津 D.盡其所能
【答案】B(A.“絡(luò)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B.“趨之若鶩”,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含貶義,運用不恰當,可用“紛至沓來”。 C.“指點迷津”,針對事物的困難處,提供解決的方向、辦法或途徑。津,渡口;迷津,迷失渡頭所在。D.“盡其所能”,把所有本事都用上。能,能力)
8.下面語段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歷史走向大眾,國學(xué)受到熱捧,是我們承繼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良好契機。但那些靠駭人聽聞來揚名、謀私的手段,那些將嚴肅歷史肆意娛樂化解讀的做法,其結(jié)果只能敗壞學(xué)風(fēng),誤導(dǎo)受眾,把方興未艾的傳統(tǒng)文化熱引向歧路。歷史和典籍當然要走向大眾,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線必須堅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惡俗化地娛樂歷史的行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名釣譽為宗旨的商業(yè)炒作更應(yīng)剎車。面對商品時代復(fù)雜多變的大眾文化消費,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應(yīng)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歷史的職責(zé)。
A.駭人聽聞 B.方興未艾
C.沽名釣譽 D.義不容辭
【答案】A(A.“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駭,震驚。應(yīng)為“聳人聽聞”!奥柸寺犅劇,夸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聳,驚動。B.“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尚未達到止境。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C.“沽名釣譽”,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沽,買;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D.“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容,允許;辭,推托)
9.下列各句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 )
A.24日,第59屆聯(lián)大召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特別會議,日本《讀賣新聞》在 25 日的晚刊,《朝日新聞》在26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關(guān)注”,不約而同地將報道聚焦在“阿拉伯國家缺席這一特別會議”上。
B.如果日本已深刻認識到其過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一意孤行, 不會在教科書編寫上篡改歷史,不會對毒氣彈、慰安婦事件閃爍其辭。
C.就個人愿望而言,他強烈地想成為一名詩人;然而他考取的卻是師范大學(xué),于是他自怨自艾命運不佳。
D. 春天來了,山花爛漫;只見路的一旁,一朵紅花傲然綻放,花瓣葉片上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楚楚可憐,又生機盎然。
【答案】C(A.“不約而同”,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約,相約。B.“閃爍其辭”,指說話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問題。閃爍,光一閃一閃,比喻說話吞吞吐吐。C.“自怨自艾”用于悔恨自己的錯誤。D.“楚楚可憐”,本指植物叢生、纖弱可愛,后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10.下列各句中畫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 )
A.在信息化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我們不提倡作品一定要搞成鴻篇巨制,雖然大部頭作品也有好的。
B.在文藝的百花園里,既要有通俗的文藝作品,又要有高雅的文藝作品,“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要兼顧。
C.改革開放要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的科學(xué)文化,但不能以喪失民族文化為代價,否則,只能落得個邯鄲學(xué)步的可笑下場。
D.“兩會”期間,人們密切關(guān)注國計民生的熱門話題,爭相閱讀“兩會”的有關(guān)文件、文章和報道,一時間真可以說是洛陽紙貴了。
【答案】D(A.“鴻篇巨制”,形容大部頭的作品。B.“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藝作品!瓣柎喊籽,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一種高雅的歌曲,后泛指藝術(shù)性高、難度大的文學(xué)藝術(shù)。C.“邯鄲學(xué)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原來會的也忘掉了。D.“洛陽紙貴”,比喻著作風(fēng)行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