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廣東卷)歐洲某個時期崛起了一個富有的階級,他們成為教會之外新的藝術資助人。于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重點轉(zhuǎn)向宗教題材以外的、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肖像畫。這里的“藝術家”是( )
A.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B.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畫家
C.法國印象主義畫家 D.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畫家
解析:從材料信息看,當時歐洲既有教會資助藝術,又有富有階級資助藝術。而富有階級資助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重點是能夠表達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肖像畫,這些作品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象中“人”的關注,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據(jù)此可判斷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2.(2012·福建卷)15世紀學者費奇諾說:“這是一個黃金時代,(在佛羅倫薩)幾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詩歌、雄辯術、繪畫、建筑、雕塑、音樂都復活了!边@反映了在該地( )
A.希臘羅馬文化開始興起 B.人文精神得到傳承
C.宗教改革思想開始傳播 D.啟蒙思想影響巨大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藝復興運動性質(zhì)的理解認識,主要考查論證和求證歷史結(jié)論的能力。解答此題需抓住時間:15世紀;地點:佛羅倫薩;關鍵信息:“詩歌、雄辯術”“復活”,說明了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得以復活與傳承,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發(fā)展,B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C、D兩項與題干材料信息無關。
答案:B
3.(2012·重慶卷)伊拉斯謨借“愚人”之口說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樂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還配得上稱作生活嗎?”根據(jù)這句話,伊拉斯謨本意是要( )
A.抨擊愚昧 B.倡導平等
C.諷刺貪淫 D.推崇人性
解析:伊拉斯謨是16世紀初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zhì)享受!鞍焉钪械目鞓啡サ簟配得上稱作生活嗎?”反映出伊拉斯謨追求快樂的生活,推崇人性,故D項正確。抨擊愚昧、倡導平等、諷刺貪淫也是人文主義者的思想,但與材料含義不符。
答案:D
4.(2012·浙江卷)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師頻出,而進入近代后此類大師越來越少。一般認為,達·芬奇是“最后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類歷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達到相當高度后,后人很難超越
C.古代學者少,評價目標集中;近代以來學者多,大師難以被公認
D.近代以來的科學把研究對象分為不同領域分門別類加以研究
解析:近代同樣有很多在其專業(yè)領域杰出的人物,所以A項與題干所求原因無關,可排除;近代科技水平遠遠超越古代,B項表述不符合歷史事實;題干討論的是通才式的大師,重點是在“通才”,而非“大師”,C項著力于討論古代與近代對大師的評價標準,偏離了題意,若古代“評價目標集中”,更無法涌現(xiàn)通才式的大師,不符合題意,可排除;因近代科學門類分工細致化,所以近代以來,涌現(xiàn)出的杰出人才大多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因此D項符合題意。
答案:D
5.(2011·北京卷)某位古希臘哲學家首次讓哲學“成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與惡所必需”的學問。這位哲學家是( )
A.普羅泰格拉(普羅塔哥拉)B.蘇格拉底
C.柏拉圖D.亞里士多德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家思想的掌握情況。蘇格拉底更注重人的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還提出善是人內(nèi)在的靈魂,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的思想最符合題干的意思。
答案:B
6.(2011·福建卷)當沉浸于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索之中時,人們能夠回想起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諸種輝煌成就……看起來仿佛是在每一個方面,人類行動的疆界都變得更為廣闊。能反映此觀點的是( )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 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拜倫的《唐璜》
A. B.
C.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文藝復興時期”,其出現(xiàn)于14—16世紀。拜倫的《唐璜》出現(xiàn)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不屬于文藝復興的成就,排除含有的選項,故選擇A項。
答案:A
7.(2011·安徽卷)恩格斯提出,任何新的學說“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jīng)濟的事實中”。最能印證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經(jīng)濟催生了歐洲近代啟蒙思想
B.人文主義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學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義
D.人民主權學說豐富了法國啟蒙思想
解析:恩格斯實際指出了人類文化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意大利的人文主義既繼承了雅典的人文精神,又是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chǎn)物,最符合恩格斯的意思。A、D兩項沒有說明對歷史的繼承;B項不是“發(fā)展”。
答案:C
8.(2012·廣東卷)1521年有教皇代表與馬丁·路德辯論說: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圣經(jīng)》,因為“《圣經(jīng)》就像軟蠟一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至地扭或拉”。他們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會是否腐敗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僅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經(jīng)》能否作為信仰的基礎
解析:關鍵信息:“馬丁·路德”“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圣經(jīng)》”“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至地扭或拉”。本題要求回答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馬丁·路德主張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圣經(jīng)》,同上帝對話,信仰即可得救,教會代表認為《圣經(jīng)》容易被人曲解,個人的得道要依賴于教會對《圣經(jīng)》的解釋,所以他們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誰掌握《圣經(jīng)》的解釋權。材料沒有涉及教會腐敗問題,排除A項,很明顯也可以排除B項,D項《圣經(jīng)》作為信仰的基礎是沒有分歧的。
答案:C
9.(2011·上海卷)有人說:“16世紀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靈追求自由的運動”。下列對“心靈追求自由”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
A.否定基督教和教會 B.擺脫羅馬教會的精神控制
C.推翻封建專制制度 D.追求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政治
解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A項不符合史實,C、D兩項是啟蒙思想的主張。故選B。
答案:B
10.(2012·浙江卷)東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傾向哲理思辨,有的傾向?qū)嶋H功利。其中貫穿著講求實際功利精神的是( )
墨家學派的訴求 王陽明心學的主旨 智者學派的主張 百科全書派的共同追求
A. B.
C. D.
解析:本題考查東西方先哲思想的特點,同時考查學生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辨別歷史事物的能力。墨家學派代表小生產(chǎn)者的利益,其學說講求實際功利,故正確。王陽明的心學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屬于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不講求實際功利,故錯誤。智者學派追求功利,忽視道德,故正確。百科全書派追求科學與理性,并不主張追求實際功利,故錯誤。據(jù)上述分析可知A項正確。
答案:A
11.(2012·安徽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鄉(xiāng)在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絕非偶然,它們顯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學說必須適應經(jīng)濟生活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通過自己在現(xiàn)世的勤奮勞作與成功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有學者認為,經(jīng)濟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則,那就是供給與需求。當政府對經(jīng)濟行為干預最小之時,這些法則運行得最好。
——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增訂版)
材料三:當物質(zhì)活動作為基礎性的東西決定精神與制度發(fā)展的同時,后者也通過影響物質(zhì)活動的目的性和傾向性來制約物質(zhì)活動,使物質(zhì)生產(chǎn)方式服從精神(或文化觀念)的引導。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
(1)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
(2)結(jié)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闡述的觀點。
解析:本題以西方思想的變化為切入點,考查近代人文主義精神發(fā)展的條件及評價,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論證、評述歷史問題的能力。題目難度適中,開放性強。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依據(jù)材料提取觀點,遷移所學知識,分析歸納、概括論證。第(1)問第一小問緊扣“社會歷史條件”,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發(fā)生的經(jīng)濟、政治條件等方面進行說明;第二小問根據(jù)“財富的日益增長”“在現(xiàn)世的勤奮勞作”“對經(jīng)濟行為干預最小”等關鍵信息,回憶近代西方人文主義的精神內(nèi)涵,歸納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第(2)問,解答時首先要準確理解材料三所闡述的觀點,即確立論點,然后再運用相關史實對論點進行論證。闡述論點時要能辯
證認識問題,既要看到“物質(zhì)活動”“決定精神與制度發(fā)展”,又要看到精神與制度的發(fā)展對物質(zhì)活動的反作用。論證時運用的史實要準確,并緊扣論點,切忌只有史實沒有結(jié)論,或只有結(jié)論而缺乏史實支撐。表述時要注意邏輯嚴密,思路清晰。
答案:(1)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古典文化遺存豐厚;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tài),羅馬教廷的精神控制與經(jīng)濟掠奪;法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較高,典型的君主專制激起了資產(chǎn)階級的強烈反抗。鼓勵追求財富;主張適應現(xiàn)世生活、提倡個人奮斗;反對政府干預經(jīng)濟。人文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