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6屆湖南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真題實戰(zhàn)演練5

      2016屆湖南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真題實戰(zhàn)演練5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6-02-26  【

        1.(2012·廣東卷)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發(fā)動群眾宣傳和討論憲法草案的標語口號有(  )

        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

        B.“爭取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完滿實現(xiàn)”

        C.“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D.“熱烈慶祝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A項,從題干中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可知時間信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排除;B項,同上,正確;C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1956年提出的,是為了調(diào)動知識分子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排除;D項,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定,排除。

        答案:B

        2.(2013·江蘇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周恩來等中共領(lǐng)導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qū),參加籌備新政協(xié)。據(jù)統(tǒng)計,從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參加了政協(xié)會議。中共的這一舉動主要是為了(  )

        A.團結(jié)民主人士共同籌建新中國

        B.恢復民主黨派的各級組織

        C.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方針

        D.協(xié)商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1949年的新政協(xié)會議旨在籌建新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參加籌備新政協(xié)的主要目的是團結(jié)民主人士共同籌建新中國,故選A項。B項表述不當,民主黨派恢復其各級組織主要由各民主黨派自己進行,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這一舉動無關(guān)!伴L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于1953年,故C、D兩項可排除。

        答案:A

        3.(2011·山東基本能力)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開幕。關(guān)于這次會議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會議開幕之日北平晝夜長短大致相同

        C.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quán)

        D.《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lǐng)》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相關(guān)知識,比較容易。1954年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D項錯誤。故選D。

        答案:D

        4.(2011·江蘇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參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后,感慨萬端:“我踏進會場,就看見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還有位戴瓜帽的——這許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會在一個會場里一起討論問題,在我說是生平第一次!辈牧现械摹暗谝淮巍睆膫(cè)面反映出新社會的政治生活和社會變革具有(  )

       、倨降刃浴、趶V泛性、劾^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以費孝通在第一屆北平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后的感慨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政治和社會變革的把握,以及學生對材料的解讀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會場中人員服飾多樣說明群眾廣泛性,他們共商國是說明了平等性,“第一次”說明深刻性。

        答案:C

        5.(2013·天津卷)毛澤東說:“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边@里所說的國家形式是(  )

        A.民主主義國家     B.新民主主義國家

        C.資本主義國家  D.社會主義國家

        解析:本題考查新中國過渡時期的國家形式?疾閷Σ牧闲畔⒌睦斫夂蛯λ鶎W知識的運用能力。根據(jù)所學知識,在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無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后,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國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要分兩步走:先進行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在其間有個過渡階段:新民主主義階段。因此符合題干要求的是B。其余三項與題意不符。

        答案:B

        6.(2012·天津卷)“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  )

        A.“一國兩制”的提出  B.“九二共識”的確定

        C.中國國際威望的提高  D.中國國力的強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從“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最后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等信息判斷是指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祖國。澳門回歸祖國洗雪了中華民族恥辱的一頁,而且意味著西方在中國的殖民主義統(tǒng)治結(jié)束,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綜合國力的強大。

        答案:D

        7.(2012·江蘇卷)1987年2月,部分臺灣同胞發(fā)起返鄉(xiāng)運動,發(fā)表了《自由返鄉(xiāng)運動宣言》。5月10日母親節(jié),一些老兵穿著寫有“想家”兩個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頭。不久,老兵合唱團在一次集會上演唱《母親您在何方?》,臺上臺下的老兵哭成一片。這反映了(  )

        A.“一國兩制”構(gòu)想得到臺灣同胞的普遍認同

        B.臺胞期盼當局盡快放開赴大陸探親的限制

        C.海峽兩岸業(yè)已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

        D.港澳回歸為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奠定基礎

        解析:“一國兩制”構(gòu)想還沒有得到臺灣同胞的普遍認同,故A可以排除!耙粋中國”的共識在1992年達成,不符合題干時間要求,可以排除C。港澳回歸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也不符合時間要求,可以排除D。題干中部分臺灣同胞的做法,旨在推動臺灣開放到大陸探親限制。

        答案:B

        8.(2012·安徽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鄴城返回洛陽)又引見王公卿士,責留京之官曰:“昨望見婦女之服,仍為夾領(lǐng)小袖。我徂(cú,往)東山,雖不三年,既離寒暑,卿等何為而違前詔?”

        ——《魏書》卷21《獻文六王列傳》

        材料二:中華民國建立之初,孫中山提出“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國民,合一爐以冶之,成為一大民族”;南京臨時政府將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為國旗;在國家統(tǒng)一基礎之上容納中國各民族的“中華民族”觀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zhàn)的基本綱領(lǐng)》中提出:“中國人民只有自己起來救自己——中國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國的方法,就是大家起來武裝驅(qū)逐日本帝國主義,就是中華民族武裝自己。”此后進一步指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境內(nèi)各民族之總稱”。于是“中華民族”概念完全明確了。

        ——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過程》

        材料三: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公民不僅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所有公民權(quán)利,還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權(quán)益保障。……2000年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以來,國家把支持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加快發(fā)展作為西部大開發(fā)的首要任務。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為何責備“留京之官”?說明了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關(guān)于民族問題的兩種主張,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其進步意義。

        (3)材料三體現(xiàn)的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民族關(guān)系的演進趨向,論述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

        解析:第(1)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留京之官”仍然保持少數(shù)民族服裝,這與孝文帝改革主張穿漢服相違背。說明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說明改革有一定阻力,不徹底;另一方面說明孝文帝改革的堅定決心。第(2)題根據(jù)材料可從當時政治的任務及斗爭的目標和對象去分析:孫中山主張五族聯(lián)合起來共同執(zhí)掌國家政權(quán);意義實際上是針對滿洲貴族的專制統(tǒng)治。而中國共產(chǎn)黨所主張的解決民族問題就是整個中華民族團結(jié)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主要是為了贏得抗戰(zhàn)的勝利。第(3)題原則依據(jù)教材可知,即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關(guān)系演進趨勢可以縱向概括材料。影響從每則材料概括,如材料一:有利于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材料二有利于反對封建專制斗爭,推進我國的民主進程;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材料三: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繁榮,實現(xiàn)真正平等。

        答案:(1)仍然有人穿鮮卑服裝,留京官員執(zhí)行改革措施不力。舊的風俗習慣難以徹底改變,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2)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主張“五族共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主張各民族團結(jié)一致共同對外。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各民族成員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中國共產(chǎn)黨完善了“中華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抗戰(zhàn)。(3)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共同繁榮發(fā)展。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共同開拓了廣袤的疆域;共同推動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共同創(chuàng)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列舉相應史實亦可)

      糾錯評論責編:xiejinyan
      相關(guān)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