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某同學通過鏡檢選出了花粉處于單核居中期的花藥,經(jīng)過消毒后接種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得到預期結果?赡艿脑蛴( )
①培養(yǎng)基滅菌不徹底、诨ɡ傧静粡氐住、劢臃N時沒有始終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操作、軕x擇單核靠邊期的花藥培養(yǎng)、莼ɡ傧緯r間太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2.將經(jīng)處理破裂后的紅細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后,離心管中的溶液分為四層,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是( )
A.血紅蛋白、甲苯層、脂類物質(zhì)層、沉淀層
B.甲苯層、沉淀層、血紅蛋白、脂類物質(zhì)層
C.脂類物質(zhì)層、血紅蛋白、甲苯層、沉淀層
D.甲苯層、脂類物質(zhì)層、血紅蛋白、沉淀層
答案:D
3.下列關于實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使用的交聯(lián)葡聚糖凝膠G75,其中“75”表示每克凝膠膨脹時吸水7.5克
B.在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擴散速度最慢
C.用洋蔥作實驗材料進行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時,加入一定的食鹽的目的是有利于溶解DNA
D.制取細胞膜、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均以雞血細胞作為實驗材料
答案:D
4.玫瑰精油素有“液體黃金”之稱,下面是提取玫瑰精油的實驗流程,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水蒸氣蒸餾法
B.①和②操作要求分別加入氯化鈉和無水硫酸鈉
C.③操作是萃取,以除去固體硫酸鈉
D.該實驗流程也可用于從薄荷葉中提取薄荷油
答案:C
5.下列操作過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PCR實驗中使用的微量離心管、槍頭、緩沖液以及蒸餾水等在使用前必須進行高壓滅菌
B.PCR所用的緩沖液和酶應分裝成小份,并在-20 ℃儲存
C.PCR所用的緩沖液和酶從冰箱拿出之后,迅速融化
D.在微量離心管中添加反應成分時,每吸取一種試劑后,移液器上的槍頭都必須更換
解析:為了防止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實驗中使用的微量離心管、槍頭、緩沖液以及蒸餾水等在使用前必須進行高壓滅菌;所用的緩沖液及酶應分裝成小份保存,并使用一次性槍頭。即A、B、D均正確。在冰箱中放置的緩沖液和酶從冰箱中取出后應放在冰塊上緩慢融化,而不能迅速融化,C錯誤。
答案:C
6.下列有關“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紅細胞洗滌過程中要加入五倍體積的蒸餾水,重復洗滌三次
B.將血紅蛋白溶液進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大的雜質(zhì)
C.凝膠裝填在色譜柱內(nèi)要均勻,不能有氣泡存在
D.將血紅蛋白溶液裝入透析袋,置于pH為4.0的磷酸緩沖液中透析12 h
解析:紅細胞洗滌過程中加入的是五倍體積的生理鹽水;透析的目的是去除分子量較小的雜質(zhì);在裝填凝膠柱時,不能有氣泡存在,氣泡會攪亂洗脫液中蛋白質(zhì)的洗脫次序,降低分離效果;透析時,應將透析袋置于pH為7.0的磷酸緩沖液中透析12 h。
答案:C
7.下圖為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的流程圖,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上述過程中脫分化發(fā)生在步驟b,在此過程中植物激素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發(fā)生在步驟d,是愈傷組織重新分化形成根或芽等器官的過程
C.從葉組織塊到種苗形成的過程利用的原理是植物葉片細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種子可以解決有些作物品種繁殖能力差、結子困難或發(fā)芽率低等問題
解析: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再分化發(fā)生在步驟c,為愈傷組織重新分化形成根或芽等器官的過程;植物激素在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答案:B
8.如圖是進行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首先用圖甲裝置對濾液進行處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大的雜質(zhì)
B.圖乙裝置的試管中最先收集到的是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小的蛋白質(zhì)
C.用圖乙裝置分離血紅蛋白時,待紅色的蛋白質(zhì)接近色譜柱底端時,用試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連續(xù)收集
D.圖甲裝置中透析用的液體和圖乙裝置洗脫時用的液體是不同的
解析:透析袋是一種半透膜,小分子能自由進出,大分子保留在袋內(nèi),可用于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zhì);利用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zhì)時最先出現(xiàn)的是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大的蛋白質(zhì);用圖乙裝置分離血紅蛋白時,待紅色的蛋白質(zhì)接近色譜柱底端時,用試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連續(xù)收集;圖甲裝置中透析用的液體和圖乙裝置洗脫時用的液體是相同的,均是20 mmol/L的磷酸緩沖液。
答案:C
9.下圖是PCR技術一輪循環(huán)中的某一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表示的是一輪循環(huán)中的復性或延伸過程
B.PCR技術所用到的引物都是一小段含有20~30個核苷酸的DNA
C.據(jù)圖分析可知,脫氧核苷酸是從引物的3′端連上去的
D.分析PCR一輪循環(huán)可知,磷酸二酯鍵比氫鍵的熱穩(wěn)定性強
解析:PCR技術用到的引物是一小段DNA或RNA,故B錯誤。
答案:B
10.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的實驗,下列哪一項不是該實驗依據(jù)的實驗原理( )
A.NaCl溶液濃度不同,DNA的溶解度也不同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質(zhì),可除去細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質(zhì)而得到較純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機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D.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會出現(xiàn)藍色反應
解析:本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有A、B、D項內(nèi)容。必須明確的是NaCl的濃度為0.14 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具體操作時用2 mol/L的NaCl溶液,再加水稀釋至黏稠物(主要是DNA)不再增多,此時該溶液濃度即為0.14 mol/L。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
11.請回答下列有關PCR方面的問題:
(1)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其原理與細胞內(nèi)DNA復制類似(如下圖所示)。圖中引物為單鏈DNA片段,它是子鏈合成延伸的基礎。
①從理論上推測,第四輪循環(huán)產(chǎn)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谠诘赺_______輪循環(huán)產(chǎn)物中開始出現(xiàn)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等長的DNA片段。
(2)設計引物是PCR技術關鍵步驟之一。某同學設計的兩組引物(只標注了部分堿基序列)都不合理(如下圖),請分別說明理由。
、俚1組:____________,②第2組:__________。
(3)PCR反應體系中含有熱穩(wěn)定的DNA聚合酶,下面的表達式不能正確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原來的每條母鏈為模板合成的兩個新DNA分子中,只含有引物A或引物B,而以新合成的子鏈為模板合成的新DNA分子中,兩種引物都含有,故第四輪循環(huán)產(chǎn)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為15/16。(3)DNA聚合酶只能在DNA模板存在的條件下,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續(xù)結合到雙鏈DNA片段的引物鏈上。
答案:(1)(1)①15/16 ②三
(2)①引物I和引物Ⅱ局部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而失效、谝铫褡陨碚郫B后會出現(xiàn)局部堿基互補配對而失效
(3)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續(xù)結合到雙鏈DNA片段的引物鏈上
12.根據(jù)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的相關知識及胡蘿卜素的性質(zhì),回答下列問題。
(1)胡蘿卜素是________色的結晶。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常用________作為溶劑。
(2)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用這種方法提取胡蘿卜素的主要步驟是:粉碎、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胡蘿卜顆粒的加熱干燥過程中,應嚴格將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的胡蘿卜素可通過________法進行鑒定,在鑒定過程中需要用________對照。
(5)一般情況下,提取胡蘿卜素時,提取效率與原料顆粒的含水量成________比。
解析:胡蘿卜素為橘黃色結晶,易溶于水不溶性有機溶劑,萃取后可用紙層析法進行鑒定,提取時,原料的含水量越低,提取效率越高。
答案:(1)橘黃 水不溶性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
(2)萃取 萃取 過濾 濃縮
(3)溫度 時間 溫度過高和干燥時間過長會導致胡蘿卜素分解
(4)紙層析 標準樣品
(5)反
13.下圖表示血紅蛋白提取和分離的部分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血紅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紅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其在紅細胞中的作用體現(xiàn)了蛋白質(zhì)具有________功能。我們通常選用豬、牛、羊等動物的血液進行實驗,實驗前取新鮮的血液,要切記在采血容器中預先加入檸檬酸鈉,取血回來,馬上進行離心,收集血紅蛋白溶液。加入檸檬酸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裝置中,B是血紅蛋白溶液,則A是____________;乙裝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甲裝置用于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裝置分離蛋白質(zhì)的方法叫________,是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分離蛋白質(zhì)的有效方法。
在操作中加樣(下圖)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____。
(4)最后經(jīng)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進行________。
解析:(1)血紅蛋白能攜帶氧氣,體現(xiàn)了蛋白質(zhì)具有運輸功能。實驗前取新鮮的血液,要切記在采血容器中預先加入檸檬酸鈉,檸檬酸鈉具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2)甲裝置中,B是血紅蛋白溶液,則A是磷酸緩沖液;乙裝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脫血紅蛋白。(3)甲裝置用于透析(粗分離),目的是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zhì)。用乙裝置分離蛋白質(zhì)的方法叫凝膠色譜法,是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zhì)的有效方法。(4)經(jīng)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進行純度鑒定。
答案:(1)運輸 防止血液凝固
(2)磷酸緩沖液 洗脫血紅蛋白
(3)透析(粗分離) 去除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zhì) 凝膠色譜法 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大小 ④①②③
(4)純度鑒定
14.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兩重性,隨著NaCl溶液濃度的變化而變化。
(1)請在下列濃度的NaCl溶液中,選出能使DNA析出最徹底的一種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種________。
A.0.14 mol/L B.2 mol/L
C.0.15 mol/L D.0.3 mol/L
(2)欲使溶有DNA的2 mol/L的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需要降低NaCl溶液的濃度,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加蒸餾水 B.加礦泉水
C.加清水 D.加生理鹽水
(3)DNA不溶于酒精,但細胞中的某些物質(zhì)卻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這一原理可以________,可以推測溶于酒精中的可能有______________。
(4)利用DNA遇________呈藍色的特性,將該物質(zhì)作為鑒定________的試劑。其實驗過程要點是向放有________的試管中加入4 mL的________混合均勻后,將試管置于________5 min,待試管________,觀察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這個實驗也說明DNA耐________溫,前次溫度有利于________,后次溫度有利于DNA________。
解析:根據(jù)教材中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曲線可知,DNA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在2.0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高,溶解度最低時,DNA析出最徹底。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zhì)組成,采取DNA不溶于酒精的辦法可將DNA和蛋白質(zhì)分開,利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條件下)變藍的特性可鑒定DNA。
答案:(1)A、B (2)A (3)去除雜質(zhì) 某些鹽類、蛋白質(zhì)、糖類或其他大分子物質(zhì) (4)二苯胺 DNA DNA 二苯胺試劑 沸水中加熱 冷卻后 高 提高染色的反應速度 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