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6屆湖北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規(guī)范訓練: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與大眾傳媒的變遷

      2016屆湖北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規(guī)范訓練: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與大眾傳媒的變遷

      中華考試網  2015-11-11  【

        1.(山東省東營市201屆高三評估,25)清朝黃遵憲曾作詩曰:“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边@是在描寫(  )

        A.電話     B.汽車

        C.電報 D.火車

        解析:電話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是于1882年,時間與題干不符;汽車也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與題意不符合;電報在中國發(fā)展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與題意不相符;火車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成果,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于19世紀中期傳入中國,與題干中的詩所述特點相符,為正確選項。

        答案:D

        .(2015·四川攀枝花聯考)1876年,《申報》報道:“火車為華人素未經見,不知其危險安妥,而(乘客中)婦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車者面帶喜色,旁觀者亦皆喝彩!边@反映出(  )

        A.火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

        B.人們對火車持敵視態(tài)度

        C.中國社會具備接納新事物的能力

        D.全體中國人已普遍接受了工業(yè)文明

        解析:選C。本題考查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火車僅僅出現在個別大城市,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材料中的“坐車者面帶喜色,旁觀者亦皆喝彩”說明B項表述錯誤;當時,中國人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絕大部分人對火車等西方先進事物持抵制態(tài)度,只有少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先進事物,故D表述錯誤。答案:3.至2013年初,西藏和平解放62年來,西藏地區(qū)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83.3倍,“神女要無恙,當驚西藏殊”。下圖引起文成公主“千年一嘆”的現象指(  )

        A.交通工具的進步 B.通訊工具的進步

        C.大眾傳媒的發(fā)展 D.社會習俗風尚的變革

        解析:仔細觀察圖中信息,由“拉薩站”、“火車”等信息可知A項正確。

        答案:A

        4.(南京市201屆高三第二次模擬,5)如圖為上海造幣廠2004年鑄造的上海鐵路博物館紀念章,圖案為130多年前淞滬鐵路上運行的“先導號”機車。選擇此圖案是為了紀念(  )

        A.中國出現的第一條鐵路

        B.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C.中國近代鐵路網基本格局奠定

        D.中國的第一條干線鐵路順利通車

        解析: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采取欺騙手段在上海擅自修建了淞滬鐵路(從吳淞到上海),于1876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15公里,經營了一年多時間,這是中國最早辦理客貨運輸業(yè)務的第一條鐵路。后來清政府用28萬兩白銀將其贖回,全部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

        答案:A

        .(2015·江蘇南京聯考)《申報》發(fā)刊詞中說:“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務求其真實無妄,使觀者明白易曉,不為浮夸之樣,不述荒唐之誤,庶幾留心時務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謀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庇纱四軌蚺袛唷渡陥蟆(  )

        A.起初由外國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

        B.內容豐富,真實可信,通俗易懂

        C.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yè)性報紙

        D.服務的對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

        解析:材料介紹了《申報》的內容豐富、翔實、通俗易懂,并未涉及是否由外國人創(chuàng)辦、是否為第一份商業(yè)性報紙;從其內容“風俗之變遷”“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可知,它并非僅僅服務于大商人、政界人士。故選擇B項。答案:6.(浙江省杭州市201屆高三第二次質檢,19)中國近代有人曾贊嘆一種西方發(fā)明:“無智愚長幼之別,無學習譯錄之難,人手而能用,著而能得聲。坐一室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聲咳。此亙古未有之便宜,故創(chuàng)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國。其始之達數十里,現已可通數千里!边@項發(fā)明是(  )

        A.電話 B.有線電報

        C.無線電報 D.廣播電臺

        解析:從材料中的信息:人手能用、能得聲可以判斷是電話。

        答案:A

        7.(安徽省蕪湖一中201屆高三第二次模擬,22)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yè)是(  )

        A.電報業(yè) B.大眾報業(yè)

        C.鐵路交通業(yè) D.輪船航運業(y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福建、上海兩地茶葉價格的同步變動說明信息傳遞快,19世紀80年代,兩地已能進行電報聯絡。

        答案:A

        8.(湖南省瀏陽一中201屆高三第一次月考,8)1881年12月《花圖新報》載:“中國之設電線(電報線)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達吳淞,長三十余里,接連海底電線!林袊栽O之電線,則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內通至制造局,長三十六里。其經費出自中國,操持仍屬西國。后因臺灣有事,力籌防御,電線公司請于閩督……光緒七年,將造電之物料,運至臺灣。自臺灣府城直達大高(地名),約百里,皆電報局學生經辦,無西人襄助。”從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確歷史信息有(  )

       、儆芯電報進入近代中國最早是在上!、谥袊畛跫茉O電報線時主要依賴外國 ③中國自主創(chuàng)辦的有線電報最早出現在臺灣、芘_灣架設電報線最早是出于軍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中國近代信息技術電報業(yè)發(fā)展歷史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所有選項基本符合事實。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A。

        答案:A

        9.(2013四川卷)下圖是一幅民國時期的商品廣告。據此可知(  )

        A.民國時期的廣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當時影視明星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C.這一廣告突出了對產品功效的宣傳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同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A項中的“都”和D項中的“廣泛”明顯夸大了廣告的作用,皆排除;B項內容不符合史實,所以答案為C項。

        答案:C

        (2014·全國新課標卷Ⅰ)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在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  )

        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

        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

        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

        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更為開放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不涉及中外電影制作水平,排除A項;僅從外國片與國產片的放映比例,無法判斷出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的態(tài)度和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排除B、D兩項。答案:C

        11.上世紀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國人多達15萬人,作為一個多國殖民下的城市,現代生活無可避免地與世界同步了。當時的上海市不可能經歷的是(  )

        A.街上隨時可見穿西裝著旗袍的人流

        B.出門可坐雙層公交汽車

        C.在石庫門一帶可見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D.青少年在街頭網吧上網沖浪

        解析:網絡出現的時間大大晚于“30年代末”,故不可能在當時的上海出現。

        答案:D

        網絡歌詞:“我賺錢啦賺錢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買個諾基亞,右手買個摩托羅拉,我移動聯通小靈通,一天換一個電話號碼……!迸c此現象關聯密切的技術進步是(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 B.通訊技術的發(fā)展進步

        C.衛(wèi)星廣播電視的推廣 D.國家“菜籃子工程”推廣

        解析:諾基亞、小靈通等均為現代通訊工具,故選B。

      12
      糾錯評論責編:xiejinyan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