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河南高考 >> 河南高考語文模擬題 >>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綜合提升復習(三)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綜合提升復習(三)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7-02-12  【

      微案引語 翻譯是考生文言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抓住“分點”,準確翻譯,這是翻譯工作的根本要求。然而,我們在努力保證符合要求的同時,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下面我們把考生翻譯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認真思考,探求解決之法,以期讓我們的翻譯臻于完善。

      一、存在的三大問題具體表現(xiàn)

      (一)損害原意

      1.誤譯

      例:富公為人,溫良寬厚,泛與人語,若無所異同者。宰相自唐以來謂之禮絕:百僚見者,無長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嘗下階;客坐稍久,則吏從旁唱,“宰相尊重”,客及公為相,雖微官及布衣謁見,皆與之抗禮,引坐語從容。送之及門,視其上馬乃還。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歸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賓客請見者亦多,謝以疾。所親問其故,公曰:“凡待人,無貴賤賢愚,禮貌當如一。吾累世居洛,親舊蓋以千百數(shù),若有見有不見,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見之,吾衰疾不能堪也!笔看蠓蛞嘀湫模瑹o怨也。(節(jié)選自《富弼》等史料)

      (1)及公為相,雖微官及布衣謁見,皆與之抗禮,引坐語從容。

      考生譯文 等到富公做了宰相,即使小官和平民求見,他都以禮相待,拉他們入座,話語平和從容。

      解析 該譯文誤譯兩處:一是“抗禮”譯為“以禮相待”,實際上“抗禮”指“對等的禮節(jié)”,成語有“分庭抗禮”;二是“引”譯為“拉”,“拉”字體現(xiàn)不了富公的“禮”,應為“延請”。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見他,都和他行對等的禮節(jié),延請就坐,說話和顏悅色。

      (2)吾累世居洛,親舊蓋以千百數(shù),若有見有不見,是非均一之道。

      考生譯文 我長期居住在洛陽,親朋大概用千百計算,如果有的人見有的人不見,是不平等的做法。

      解析 該譯文誤譯兩處:一是“累世”想當然地譯為“長期”,嚴重損害原意;二是將“是”等同于今天的“是”,是典型的以今律古。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家許多代人居住在洛陽,親戚故舊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見有的不見,這不是同等對待的做法。

      參考譯文

      富弼為人寬厚,溫和善良,通常與他人交談,好像沒有執(zhí)于己見的。宰相,自唐朝以來可說是禮遇最高:百官來拜見的,無論老少都要行禮,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來客;送客不用下臺階;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從旁邊大聲說“宰相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離去。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見他,都和他行對等的禮節(jié),延請就坐,說話和顏悅色。送客人到門口,看到他上馬才回來。自此眾官員漸漸學習富弼,(禮待下屬)從富弼開始啊。

      自從辭去官職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門;晚年請求拜見的賓客也多起來,他都以病為理由,辭謝不見。親近的人問他什么緣故,富弼說:“大凡對待他人,無論富貴貧賤賢達愚鈍,都應一樣地以禮相待。我家許多代人居住在洛陽,親戚故舊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見有的不見,這不是同等對待的做法。如果每個人來了都接見,我年老體衰又有病不能承受!笔看蠓騻円捕贾浪挠靡猓瑳]有怨言。

      2.漏譯

      例:李府君(指文中人物李玉)為人忠實無他腸。與人交,洞見底里,審取重諾,尤好面折人過。(選自歸有光《李南樓行狀》)

      考生譯文 李府君與別人交往,能夠觀察到別人的內心,謹慎地選取朋友,特別喜歡當面指出別人的過錯。

      解析 該譯文有兩處漏譯:一是“洞見”,漏譯了“洞”,這個“洞”是形容“見”的程度;二是“審取重諾”,漏譯了“重諾”!皩徣≈刂Z”表明了李府君對待朋友的兩種態(tài)度:審慎地擇友,重視對朋友的承諾。這種漏譯表面上看只是損害了原意,反映出的問題則是對語言缺少準確的理解。(另有一處錯誤見“脫離語境”部分)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和人交往時,(別人)能夠清楚地看到他的內心,(他)謹慎地選擇朋友,重視承諾,特別喜歡當面指出別人的過錯。

      3.硬譯

      例:(陳子昂)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初為詩,幽人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文宗矣。(選自盧藏用《陳子昂別傳》)

      考生譯文 隱士王適看到后吃驚地說:這個人一定會成為文章為世人所師法的人物啊。

      解析 “幽人”是指王適的籍貫,該生想當然地把“幽人”理解為隱士了,這是不理解地名所致。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人王適看到后吃驚地說:這個人一定會成為文章為后世人所師法的人物啊。

      4.改變語氣

      例:武則天將不利王室,越王貞于汝南舉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沒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時狄仁杰檢校刺史,哀其詿誤[注],止司刑使,停斬決,飛表奏。特敕配流豐州。諸囚次于寧州,寧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攜哭于碑側,齋三日而后行。諸囚至豐州,復立碑紀德。(選自《大唐新語》)

      注 詿(uà)誤:貽誤,逆累,牽累。

      考生譯文(1) 眾囚犯在寧州暫時停留,寧州老人們到郊外迎接他們,說:“是我們的狄使君使你們活下來的嗎?”

      解析 該生把表推測的語氣譯成了反問語氣,從而改變了原意。

      考生譯文(2) 各個囚徒在寧州臨時停留,寧州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們,說:“是我們的狄使君讓你活下來的吧!

      解析 該句是個疑問句,譯文本該帶問號,結果,該生把問號變成了句號,進而把該句變成了陳述語氣。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眾囚犯在寧州臨時停留,寧州有聲望的老人們到郊外迎接他們,說:“是我們的狄使君讓你們活下來的吧?”

      (二)脫離語境

      1.硬譯

      例:慶歷八年四月,撫州菜園僧可棲,尋城南五里之廢地,即其處立寢廬、講堂、重門、齋庖之房、棲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獨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浸漸積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棲之來居至于此,蓋十年矣。

      (選自曾鞏《菜園院佛殿記》)

      考生譯文 (可棲)于是讓他的徒弟拿著簿冊到民間乞討,有收獲就記下來,再微小的財物沒有不接受的。

      解析 “乞”是“乞討”意,但這里可以根據(jù)佛徒的身份隨文譯為“化緣”較得體;“得”是“得到、收獲”意,但這里如直譯就顯得生硬,結合語境,譯為“捐助”最貼切。有些詞語的義項是可以根據(jù)語境適當變通的,不必硬譯。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于是讓他的門徒拿著簿冊到民間化緣,一有收入就登記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沒有不接受的。

      2.亂譯

      有些考生不顧文章的前后聯(lián)系,脫離原文,就句譯句,容易導致上下文內容不關聯(lián),甚至沖突、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等。例如前面“漏譯”之例,考生把“洞見底里”譯為“能夠觀察到別人的內心”,與上句“為人忠實無他腸”相矛盾,應是“別人洞見李府君的底里”,這就是不顧語境亂譯一通。

      (三)不合規(guī)范

      只要是表達,就必須合乎語法規(guī)范。不少考生的譯句都是“生病”的,或者是明顯的病句,或者是文白夾雜,違反了“達”的翻譯要求。

      例:(賀賁)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狀,即召入宿衛(wèi)。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zhí)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仁杰從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顏,皆助勞績。(選自《元史·賀仁杰傳》)

      考生譯文 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聞之,吹胡子瞪眼,執(zhí)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解析 這段譯文的不規(guī)范處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zhí)”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jù)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zhí)”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吹胡子瞪眼”顯然是口頭用語。

      正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并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相關推薦:2017年全國高考備考(模擬試題)專題(全科)

      2017年全國高考各地報名時間匯總

      2017年高考考試時間

      2017年高考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廳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公布

      二、對策:養(yǎng)成良好習慣,強化語境意識

      (一)堅持“字字落實、一一對應”的直譯習慣,靈活處理不能直譯的詞語

      所謂“直譯”,就是嚴格按照原文的詞句進行翻譯,有一詞一句就譯一詞一句(個別失去實在意義的虛詞除外),而且詞句的次第也不能更改,這是達到“信”翻譯要求的主渠道。這樣翻譯,雖然避免了漏譯,但也容易出現(xiàn)硬譯、誤譯的現(xiàn)象。對此,要輔之以意譯,靈活處理:

      ①專有名詞及個別與現(xiàn)代漢語語意相同的文字可以保留不譯,不要強行翻譯。如“于是”“相與”“可以”等詞,何時不譯,何時要拆開譯,要根據(jù)語境分清。

      ②個別同義復詞不必重復翻譯,與現(xiàn)代漢語同形而異義的詞語要拆開翻譯。

      ③對可以刪去不譯的詞語要格外慎重。

      邊練邊悟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后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頌樵紫,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有刪改)

      (1)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以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觸犯了朝廷的那些權貴。

      解析 “濟南”是地名,可以不譯;“除殘”“去穢”是互文,可以合譯;“選舉”是古今同形異義詞,須拆成“選舉”“推薦”兩個意思;“違忤”是同義復詞,可以合譯;“常侍”是官名,代指皇帝身邊的人,朝廷中的人。

      (2)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要我就此輕易地放棄所統(tǒng)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任職,這實在是不行的啊。

      解析 “爾”是助詞,不可不譯,它相當于“然”,可譯為“地”;“委”“捐”是同義復詞,可合譯為“放棄”;“執(zhí)事”是敬辭,不可硬譯,可代指朝廷;“武平侯國”,“武平侯”是專用名詞,不譯,“國”指封國、封地;“也”是句末助詞,可不譯。

      參考譯文

      我被舉為孝廉時,年紀很輕,自以為不是那種隱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想當一個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來建立自己的名譽,讓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濟南任國相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觸犯了朝廷的那些權貴。因而為豪強權貴所恨,我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托病還鄉(xiāng)了。后來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調任典軍校尉,心里就又想為國家討賊立功了。后來我擔任兗州刺史,擊敗了黃巾農民軍,收編了三十萬人!约寒斏狭嗽紫,作為一個臣子已經(jīng)顯貴到極點,已經(jīng)超過我原來的愿望了!揖痛溯p易地放棄所統(tǒng)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任職,這實在是不行的啊。為什么呢?實在是怕放棄了兵權會遭到別人的謀害。這既是為子孫打算,也是考慮到自己垮臺,國家將有顛覆的危險。因此不能貪圖虛名而使自己遭受實際的禍害,這是不能干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個縣,享受三萬戶的賦稅,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現(xiàn)在天下還未安定,我不能讓位;至于封地,可以辭退一些,F(xiàn)在我把陽夏、柘、苦三縣的兩萬戶賦稅交還給朝廷,只享受武平縣的一萬戶,姑且以此來減少誹謗和議論,稍稍減少別人對我的指責吧!

      (二)必須強化翻譯的語境意識

      考生翻譯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硬譯、漏譯,而是誤譯、亂譯。產(chǎn)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考生缺少強烈的語境意識。多數(shù)情況下,譯句(答題紙)與原文(試卷)是分開的,考生翻譯時只盯著這個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譯不通也還是硬譯,就是不知道把這個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讀,去思考!這可是一種嚴重的壞習慣。因此,必須改掉這個壞習慣,強化語境意識,真正做到“字回到詞中、詞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語境,即言語環(huán)境,分為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社會背景、知識積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說的語境主要指內部語境,主要是文段語境和句子語境,很少涉及如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全篇語境。強化語境意識,首先強化的是句內語境意識:關注句子內部詞語的搭配,關注句子結構特點(尤其是有無對稱)。其次強化段落的語境意識,如該段的大致內容、陳述對象、人物間的對話關系等;如是議論性段落,注意區(qū)分觀點與材料、段內層次等。

      邊練邊悟

      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孫)堪字子,河南緱氏人也。明經(jīng)學,有志操,清白貞正,愛士大夫,然一毫未嘗取于人,以節(jié)介氣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營保間,堪嘗力戰(zhàn)陷敵,無所回避,數(shù)被創(chuàng)刃,宗族賴之,郡中咸服其義勇。(選自《后漢書·儒林列傳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孫堪曾經(jīng)全力迎戰(zhàn)而攻入敵陣,他全然不逃避,多次受傷,宗族的人都依靠他(脫險)。

      解析 “陷敵”“無所”是翻譯的難點所在,學生很容易將“陷敵”誤譯為“陷入敵人的包圍中”,將“無所回避”誤譯為“沒有地方躲避”,這些錯誤的出現(xiàn)緣于學生對孫堪身份及性格特點的忽視。文段一開始介紹了孫堪有學問、有志操、有勇氣的儒者形象,尤其從“以節(jié)介氣勇自行”及后文“郡中咸服其義勇”的效果看,這是一個英勇無畏而得以為人所認可的勇者形象。因此,“陷敵”應譯為“攻入敵陣”,而“無所回避”應譯為“沒有什么逃避的(或‘全然不逃避’)”。這里的“陷”與“沖鋒陷陣”的“陷”同義,表示主動攻入,而不是被動淪陷。“無所”本是課內積累的復音虛詞,如《鴻門宴》中的“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學生如果能充分關注語境,便能將腦海中這休眠的文言知識喚醒,做到學以致用。

      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處于穴。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圣人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嘗有后世華侈之飾也。孟祥讀書學古,結茅為屋,不事華侈,其古者與?(選自明代杜瓊《雪屋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樹上居住會跌落,在洞穴里居住會生病。

      解析 “木”“土”是活用詞!邦崱笔欠g難點,學生可能會誤譯為“癲狂”“顛簸”,而正解當為“跌落”。依據(jù)前文“巢于木”的提示,這“木處”便是在樹上住,既是在高處,就有跌落下來的危險。學生譯為“癲狂”可能是由“病”推測出來的,但這不符合事理邏輯,“住在高處”與“人精神瘋癲”無法建立因果聯(lián)系。學生譯為“顛簸”或是“搖晃”,與“在樹上住”有一點點聯(lián)系,但依然不合理,因為“圣人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句中的“患”是“災禍”的意思,“顛簸”不足以成為“災禍”,“跌落”才是讓人們害怕的事。

      (三)必須養(yǎng)成譯后檢查的習慣

      檢查譯后句子是否“有病”,可代入原文檢驗一下,看是否合乎文理、事理、情理等。

      邊練邊悟4

      下面的譯文均有語法問題,請改正。

      (1)羽(陸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經(jīng)》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天下益知飲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為神,買十茶器,得一鴻漸(陸羽的字)。

      譯文:賣茶的人用瓷土陶制出陸羽的塑像,當成神供奉,(顧客)買十件茶器,(店家)就送給一個陸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賣茶的人用瓷土陶制出陸羽的塑像,當成神供奉,(顧客)買十件茶器,(店家)就送給一個陸羽的塑像。

      解析 “送給一個陸羽”,表意不合邏輯。

      (2)會郭后廢,范仲淹爭之,貶知睦州。公(指傳主富弼)上言,朝廷一舉而獲二過,縱不能復后,宜還仲淹,以來忠言。

      譯文:縱然不能恢復郭后,應該讓范仲淹回來,用來進諫忠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縱然不能恢復郭后的身份,也應該讓范仲淹回來,用來招納忠言。

      解析 “恢復郭后”,動賓搭配不當!斑M諫忠言”,是指讓范仲淹回來進諫忠言,還是指召回范仲淹這一舉動可以招納忠言,不明確。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