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痪涫?( )
A.我記得,父親對我們兄弟三人從沒有過好臉色,有時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B.新產(chǎn)品的試驗已經(jīng)到了極其關(guān)鍵的時刻,希望大家同心協(xié)力,做好準(zhǔn)備,功敗垂成就在此一舉了。
C.今天“十一”國慶節(jié),我去北京旅游,竟與五年不見的小學(xué)同學(xué)在故宮萍水相逢,真是太讓人欣喜了。
D.喜歡在潔白的墻上筆走龍蛇,寫字題詩,竟成為我們中國人一種奇怪的積習(xí)和癖好,也不知此風(fēng)起于何時,始作俑者為誰。
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有關(guān)部門對極少數(shù)不尊重民工的勞動,克扣民工工資,甚至毆打民工的事件,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和嚴(yán)肅處理。
B.一個民族可以用刀劍,或者用弓矢打敗另一個民族;但是要征服一個民族的靈魂,卻絕非單憑刀槍劍矢就能做到的。
C.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給我們帶來了不少交流、商務(wù)、購物上的便利,但是我們對網(wǎng)上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越來越感到質(zhì)疑。w.w.w.k.s.5.u.c.o.m
D.在對“建始人”古人類化石進行考證研究后,我國考古專家認(rèn)為:“建始人”化石,對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學(xué)說是一個挑戰(zhàn)。
13.填入下面語段空缺處的語句,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在晚清那個思想太動蕩的年代里,王國維投湖自盡的原因應(yīng)該說是落在了一個愚忠上。
在極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緊急剎車,用生命作代價,畫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號。郭沫若說王國維頭腦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卻是封建式的,這話不無道理。
A.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夠看清大清帝國即將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但作為一個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價值體系。
B.作為一個大智者,他能夠跳出儒家的道德價值體系;但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國即將滅亡的歷史必然性。
C.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價值體系;但作為一個大智者,他又能夠看清大帝國即將滅亡的歷史必然性。
D.作為一個大智者,他能夠看清大清帝國即將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但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價值體系。高考資源網(wǎng)w.w.w.k.s.5.u.c.o.m
14.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
李 迪 賢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獻 臨 朝 頗 挾 其 才 將 有 專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習(xí) 不 敢 窺 覦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獻 亦 全 令 名 古 人所 謂 社 稷 臣 與 斯 見 之。
參考答案
1. B(A懵měng C熾 chì 膝xī)
2.C (A隧—燧 B具—俱 D頂頂—鼎鼎)
3.D
4.D(不當(dāng)之處有三:一是“特有”沒必要加引號,二是“欺”字后應(yīng)該帶有問號,三是三個并列短語之間的逗號也應(yīng)改為頓號或不用)
5.A(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jù)具體情況辦事。B從長計議:慢慢地多加商量,不急于做出決定。原句望文生義。C換湯不換藥:是改變了形式,沒有改變內(nèi)容,前后得有對照才行;D屬望文生義!伴T外漢”指某方面知識還未入門的外行,不是門外面的漢子)
6.B(A成分殘缺,在“經(jīng)”前加“是”;C“再造……未來”不合邏輯,將“再造”改為“創(chuàng)造”;D贅余,“苛”就有“過分”的意思)
7. 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稱誦/是先生無所有也。 【譯文】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希望您就拿我充個數(shù)一起去吧。”平原君說:“有才能的賢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錐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鋒尖立即就會顯露出來。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門下到現(xiàn)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贊推薦過你,這是先生沒有什么專長啊!泵煺f:“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里吧,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的!逼皆K于同意讓毛遂一同去。
8.C(A.躚xiān,其余讀jiān;B.贖shú,其余讀dú;C.都讀zhì;D.僻pì,其余讀bì)
9.D(A.度假 名門望族;B.劍拔弩張 平心而論;C.永葆青春 兩全其美)
10.C(提高級別、職位等不用“進升”;“急需”是緊急需要,“亟待”是急迫地等待;“當(dāng)然”是應(yīng)當(dāng)這樣或合于事理、情理,“固然”表示承認(rèn)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zhuǎn)折。)
11.D(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開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A.“耳提面命”指導(dǎo)教誨殷切,要求嚴(yán)格,句中誤解為嚴(yán)厲兇狠;B.“功敗垂成”指事情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失敗了,本句中的意思不是說試驗已經(jīng)失敗了;C.“萍水相逢”應(yīng)為“不期而遇”。)
12.B(A.“批評教育和嚴(yán)肅處理”的對象是“事件”,謂語與賓語不能一一搭配;C.“商務(wù)”與“購物”是種屬概念,不能并列;“感到質(zhì)穎”動賓搭配不當(dāng);D.“化石是挑戰(zhàn)”邏輯不當(dāng)。)
13.D(注意選項分句問的邏輯關(guān)系、段內(nèi)思路及郭沫若話的語序。)
14.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xí)/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譯文】李迪是賢相。正當(dāng)仁宗初立,章獻臨朝稱制,很挾仗自己的才能,將要有專制的隱患,李迪義正詞嚴(yán),能使宦官親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聲德一天天樹立起來,章獻也保全了好的名聲,古人所說的社稷臣從這里可以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