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閱讀
閱讀張可久的兩首散曲,完成。
正宮·醉太平
無題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huán)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做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胡蘆提倒穩(wěn)。
中呂·賣花聲
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這兩首元曲在表達上有什么異同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在表達上的相同之處主要是在語言上的口語化。而不同點在于一個用典,一個未用典。
答案:不同之處:《中呂·賣花聲·懷古》,前三句連用三個典故,嘆息歷史人物、英雄豪杰,最終導致的都是生靈涂炭、百姓受苦的思想。而《正宮·醉太平·無題》則多處設喻,未用一典。
相同之處:二者在表達上都非?谡Z化,或運用口語式的俗語為喻,或用俚俗的語句,便于盡情地表達作者的嬉笑怒罵之情,更切合元曲小令的本色:通俗易懂,便于在百姓中流傳。
.試分析“胡蘆提倒穩(wěn)”“讀書人一聲長嘆”在曲中分別有何作用。(至少答兩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特殊句子在詩中的作用,也是高考詩歌鑒賞的一個考點。這兩句在這兩首元曲中起到了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表明作者的觀點?山Y合作品的主旨來分析。
答案:“胡蘆提倒穩(wěn)”表明了作者憤懣不平之氣。反映了作者不甘失足其中又無力回天扭轉乾坤,只能佯裝糊涂,但求獨善安穩(wěn)了。
“讀書人一聲長嘆”,作者直呼,驚心動魄,真乃千古一嘆。作者揭示了這樣一個殘酷現實,即不管是哪個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窮途的英雄、美人。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
【雙調】蟾宮曲
盧摯
沙三伴哥來中!兩腿青泥,只為撈蝦。太公莊上,楊柳陰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軸上?词w麥開花,綠豆生芽。無是無非,快活煞莊稼。
[注]昔涎刺塔:元代的民間口語,大體是指口中流涎、身體邋遢的樣子。碌軸:用來滾壓土地、碾脫谷粒的大石磙。無是無非:沒有是非糾葛之意。
.試舉例說明這首元曲在語言風格上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首元曲的人物這所以寫得生動,和它語言的生動是分不開的。比如,“昔涎刺塔”是元代的民間口語,這個詞語在書面語言中非常少見,因而給人一種新鮮感。農村的孩子,往往身體較瘦,肚子凸起,像個琵琶,因此“碌軸上”這一句的描寫,就把這個農村少年的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答案:語言生動活潑,有十足的農村情味。曲子寫兩位撈蝦的農村少年撞擊西瓜的動作,用了一個“磕”字,相當精彩。它把兩個少年廹不及待地要吃西瓜的心情與馬虎、隨便的生活習慣活畫出來了。作者運用了農村日常的口語,使曲子的鄉(xiāng)土氣息十分濃厚。曲中的三個人物:沙三、伴哥、小二哥,都是當時北方農村小孩的一般稱呼,配以“來嗏”這樣的口語,就顯露出十足的農村情味。
.簡要分析此曲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在寫完人物的姿態(tài)后,宕開一筆,去描寫廣闊的田野:“看蕎麥開花,綠豆生芽!边@不僅擴大了讀者的視野,也豐富了畫面的色彩。蕎麥開花,田野里一片白色或淡紅色,與碧油油的綠色相映成趣,真是好看極了。這樣,作品的農村生活氣息就顯得更加濃厚,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也就更為典型了。
答案: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疤f上,楊柳陰中”,這是典型的農村環(huán)境。曲中的三個人物,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活動,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顯得十分可信,十分真實。
語言運用.仿照下面語段中畫線的句子,續(xù)寫兩句話。要求所寫句子與畫線句修辭手法相同,句式一致。
古典詩歌常常以精微的筆觸傳達豐富的意蘊,仿佛一抹微云,卻能引你想象天空的遼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仿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各項要求,以免答題不合規(guī)范;其次要認真閱讀所給語句,明確答題的主旨。所給文句是說古典詩歌能傳達豐富的意蘊,句式為“仿佛……,卻能引你……”,修辭手法是比喻。考生在仿寫時,還要注意所寫句子要和前面的句子構成排比。
答案:(示例)仿佛一葉扁舟 卻能引你想象大海的浩瀚 仿佛一粒新芽 卻能引你感受春天的溫煦
.工作環(huán)境、薪酬和與同事的關系是影響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請根據下面某市對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調查的圖表,回答問題。
(1)請用一句話概述該市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的狀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該市的人大代表,看到調查表后,你將從哪幾個方面撰寫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的提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解答(1)題。要綜合考慮工作環(huán)境、薪酬和與同事的關系三個方面。分析柱狀圖,“比較滿意”和“一般”所占比例較高,總體上“一般”比“比較滿意”的比例稍高,由此可以得出外來務工人員的幸福感“一般”。解答(2)題,應該針對工作環(huán)境、薪酬和與同事的關系三個方面逐項回答。
答案:(示例)(1)該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幸福感一般。
(2)從優(yōu)化工作環(huán)境、提高薪酬待遇和保持城市良好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撰寫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