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共48分)
14. (24分)讀某區(qū)域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圖D66)回答問題。
圖D66
(1)判斷圖中A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并說明其氣候特征。(8分)
(2)判斷圖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帶類型說明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及形成這一特征的影響因素。(8分)
(3)C地區(qū)遠離赤道但和赤道地區(qū)的自然帶相同請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15(24分)結合圖D67中兩圖回答問題。
圖D67
(1)圖甲中的自然帶為____________________;圖乙中山脈東西兩側的自然帶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自然帶的變化體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8分)
(2)請根據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將圖乙中山脈以西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大氣、水、巖石、土壤、生物等)之間的關系選擇填入圖D68空框中。(6分)
圖D68
下滲減弱徑流加強、蒸發(fā)加強
地面變干燥
植被蒸騰減弱空氣濕度減小
(3)試分析圖甲中湖泊面積縮小對周圍自然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10分)
45分鐘單元能力訓練卷(六)
2.C [解析] 第1題結合圖示知該植被地上部分退化而地下部分發(fā)達說明其生存地理環(huán)境水分缺乏其最突出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是干旱。第2題全球變暖、蒸發(fā)加劇使該區(qū)域更加干旱該植被為獲取水分地下部分將會向更深處生長。
4.D [解析] 第3題從材料信息知騎行愛好者從北京出發(fā)到新疆方向自東向西植被由森林向戈壁、荒漠過渡體現(xiàn)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第4題結合上題分析與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5.A 6.D [解析] 第5題結合圖示年均溫等值線知氣溫南坡較北坡高說明該山地位于北半球甲地位于陰坡。第6題由圖示知南坡雪線位置較北坡的低這是因為南坡為迎風坡降水量大。
8.D 9.C [解析] 第7題據圖可知8題山脈西側是落葉林東側是荒漠體現(xiàn)水分條件不同。第9題根據大陸西岸是落葉林確定山脈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可知答案為南美洲南部西岸。
11.A [解析] 第10題該山南麓地帶為常綠闊葉林帶說明其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該自然帶以上不會出現(xiàn)熱帶自然帶。我國氣候條件下不會發(fā)育地中海氣候條件下的常綠硬葉林帶但在亞熱帶自然帶與永久冰雪帶間可11題該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帶下界較低是因為其位于山地迎風坡降水量大積雪量大。
13.C [解析] 第12題甲地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因受非地帶性因素(地形)及西南季風影響其水熱條件較其他地區(qū)的好林線高于其他地區(qū)的。第13題乙地地處東北緯度較高地區(qū)氣溫較低河谷和平地濕地分布較廣所以森林只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區(qū)。
(1)熱帶草原氣候。特征:全
(2)熱帶荒漠帶。特征:低緯度的大陸西岸南北狹長延伸跨緯度廣。影響因素:大氣環(huán)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
(3)沿岸暖流增溫增濕;為東南信風迎風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多地形雨。
[解析] 第(1)題自然帶主要分布在赤道(熱帶雨林帶)以南的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第(2)題從圖中信息看自然帶南北長、東西窄主要分布在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可從地形對自然帶分布的阻擋作用、秘魯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分析其分布特征3)題地區(qū)位于巴西高原東南部屬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東側有巴西暖流增溫增濕作用明顯。
(1)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荒漠(草原)帶 從沿海向內陸
(2)從上至下依次為A、B、C。
(3)氣候大陸性增強(氣溫變化增大降水減少、變率增大)湖泊對河流的調節(jié)作用下降水體自凈能力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生存濕地景觀演化為陸地景觀。
[解析] 第(1)(2)題結合圖示信息圖甲所示地區(qū)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在亞熱帶季風A(下滲減弱徑流加強、蒸發(fā)加強)和C(植被蒸騰減弱空氣濕度減小)的出現(xiàn)而A和C中又會導致降水較少蒸發(fā)加強。第(3)題湖泊面積縮小后水域面積減小其景觀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其各種生態(tài)功能也會大大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