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芳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我從青春里走過,將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些什么?我要用無悔的青春耕耘杏林,我要用滿腔的熱血堅守志愿服務,我要用無私的奉獻溫暖世界每個角落……”這是一名醫(yī)學生志愿者對于奉獻社會的認識和關于人生的思考,也是一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對重燃他人生命之光的思索。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生楊博文是該校2015級中醫(yī)骨傷專業(yè)研究生,是甘肅省第二十六例、該校第二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也是該校優(yōu)秀志愿者之一。去年,楊博文在北京空軍總醫(yī)院成功將179毫升造血干細胞移植至7歲血液病患者體內(nèi),一個幼小的生命因他的善舉而得到了延續(xù)。
楊博文說,自己的善舉很大程度上源于學校的教育。“一入醫(yī)門,老師就教導‘為醫(yī)者,要有大慈惻隱之心,要心懷天下蒼生,要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贝髮W本科期間,楊博文每年都會義務獻血一次,2010年,他主動參加了甘肅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樣本采集活動,這次采樣成為他配型成功并順利捐獻的機緣。
“母校首例,也是甘肅省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張雯娟老師對我的影響也很大!睏畈┪倪清楚地記得,初入大學,學校組織參觀校史館,他第一次了解了張雯娟老師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他人生命的事跡,“觸動很深,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
張雯娟是甘肅中醫(yī)藥大學2004級校友,2006年在北京空軍總醫(yī)院順利進行了兩次造血干細胞采集,成功為一名33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捐獻了55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成為甘肅第一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被譽為“隴人嬌子”。從那以后,楊博文暗下決心,“如果有可能,我也要做像張老師一樣的人,給他人活下去的希望”。
2016年年底,一則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消息圓了楊博文的夢想。“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我沒有絲毫猶豫,就決定捐獻!睏畈┪姆e極配合前期的檢查,全部指標合格后,順利進行了造血干部捐獻!案兄x命運,給了我實現(xiàn)夙愿的機會!彼f。
在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在楊博文、張雯娟等志愿者的善行義舉感染下,近年來,明德向善、奉獻自己、幫助他人已蔚然成風。在該校操場邊,時常能看見紅十字會無償獻血車,受學校學生社團愛心社、紅十字應急救護志愿服務隊邀請,專門來學校采集血液。該校負責學生社團管理工作的老師介紹,和省紅十字會聯(lián)合采集血液和造血干細胞是這兩個社團主要職責之一,在這些社團的積極組織和大力倡導下,2013年至2017年,學校參與獻血的志愿者人數(shù)達到了2548人,獻血量高達676400毫升。
該校公共衛(wèi)生學院2014級學生任昌奎就是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特殊的一員。2016年6月,任昌奎在甘肅省紅十字會來學校采集造血干細胞時主動留取樣本,以期和某個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2017年11月,任昌奎通過省紅十字會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HLA初次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堅定表示愿意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
任昌奎積極配合省紅十字會做相關檢查,各項指標均為合格,高配成功。2018年3月9日,任昌奎接受進一步體檢,檢查結果達標?勺屗y過的是,就在他準備前去捐獻的時候,卻被告知由于患者身體原因本次捐獻行動暫停!半m然很失落,但我還是時刻準備著,在對方需要時一定第一時間趕去捐獻。”任昌奎說。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2013級中醫(yī)本科班學生鐘峰超的獻血路也是一波三折。由于長期生活高原,加之體質偏瘦,在第一次捐獻前檢查時,他的部分檢測指標不理想,不符合捐獻條件。這讓鐘峰超一度很沮喪,為了卻自己的心愿,他從飲食和體能方面作了全面的調(diào)整。第二次體檢時,鐘峰超身體各項指標均處于最佳狀態(tài),完全滿足捐獻需求。2018年6月14日,鐘峰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成為甘肅省第32例、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第三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
在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的志愿者中,青年志愿者還通過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幫助他人,活躍在各大活動的現(xiàn)場。蘭州馬拉松賽是蘭州市的重大體育賽事,也是市民參與度最高的全民健身活動,每年的“蘭馬”比賽中,總會有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志愿者靚麗的身影。
比賽前兩個月,來自各個專業(yè)的志愿者都接受大賽組委會專業(yè)培訓。比賽當天,志愿者們一大早就從學校出發(fā),趕赴服務現(xiàn)場。每年“蘭馬”賽服務區(qū)都是人員爆滿,其中有跑完全程的73歲老人,有和家人一起跑半程的小朋友,也有前來參賽的國際友人,還有坐在輪椅上參賽的殘疾人……整整12個小時,志愿者們顧不上休息,一個接一個地做著保健護理!半m然很困很累,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付出能夠幫助到別人,所有的倦意都煙消云散了!眮碜钥祻椭委煂W專業(yè)的志愿者劉子黎說。
恪守醫(yī)學生誓言,弘揚志愿者精神,是甘肅中醫(yī)藥大學每位青年志愿者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始終堅守的追求。走進甘肅中醫(yī)藥大學校園,時常能遇見胳膊上綁著紅絲帶、給過往師生普及AIDS預防常識的志愿者們,在結核病防治日、地球日、節(jié)水日等節(jié)日來臨時,皇甫謐廣場上志愿者們更是絡繹不絕,忙得不亦樂乎,黃河邊上也留下了無數(shù)志愿者撿垃圾的背影。
“關注貧困人口、關愛留守兒童、關心空巢老人,是參加‘三下鄉(xiāng)’的志愿者將要開展的主要工作!痹撔F委書記姚凝介紹說,學校以服務地方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為宗旨,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以科技扶貧、愛心醫(yī)療為主要內(nèi)容,組建了20余支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志愿者隊伍,大學生志愿者為基層群眾普及醫(yī)學常識,為留守兒童補習課業(yè)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同時將為空巢老人送去溫暖,發(fā)揮了所學,傳播了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