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山羊和楊樹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
B.豐富度是群落層次上對物種的描述
C.病毒在活細胞中能夠生存,屬于個體層次
D.不存在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的生物
解析:選B。植物的各個器官相對獨立,不能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沒有系統(tǒng)這個層次;豐富度是物種豐富度,物種豐富度的研究屬于群落結構層次的研究;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沒有結構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以看作細胞層次又可以看作個體層次。
2.下列有關藍藻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周圍分布著大量核糖體,通過RNA傳遞遺傳信息合成多肽
B.細胞中無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細胞器,不能對蛋白質進行加工
C.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體,但基因的傳遞遵循孟德爾定律
D.藍藻細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別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完成
解析:選A。藍藻屬于原核細胞,唯一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遺傳物質為DNA,能進行轉錄和翻譯,并含有對蛋白質進行加工的酶;原核生物無染色體,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
3.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英國科學家虎克發(fā)現(xiàn)細胞并提出了細胞學說
B.細胞是構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單位
C.細胞具有相對獨立性
D.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解析:選C。德國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提出了細胞是動植物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具有相對獨立性;細胞學說揭示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沒揭示多樣性。
4.在使用高倍鏡觀察酵母菌和大腸桿菌時( )
A.都可以觀察到細胞壁、細胞核
B.都可以觀察到核糖體
C.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上方較暗下方較亮,應調節(jié)反光鏡
D.在低倍鏡觀察之后,直接換上高倍物鏡
解析:選C。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兩者都有細胞壁,但大腸桿菌無細胞核,酵母菌有細胞核;核糖體是兩者都具有的細胞器,但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上方較暗下方較亮,可通過調節(jié)反光鏡調節(jié)進光量;在低倍鏡觀察之后,應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才能換用高倍物鏡,否則在高倍鏡下可能不能觀察到物像。
5.波浪熱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傳染病。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布魯氏桿菌細胞中有線粒體、核糖體
B.布魯氏桿菌在分裂過程中不出現(xiàn)基因重組
C.布魯氏桿菌所含元素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D.布魯氏桿菌的遺傳物質分布于細胞核內
解析:選B。布魯氏桿菌細胞是一種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細胞生物含有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布魯氏桿菌進行無性生殖,只能發(fā)生基因突變,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
6.下列有關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細菌,且都能進行有絲分裂,遺傳都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細胞壁,體內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細菌都是異養(yǎng)型生物,在電鏡下可觀察到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
解析:選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屬于細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絲分裂,且孟德爾遺傳定律只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硝化細菌能夠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屬于生產(chǎn)者,乳酸菌是厭氧型細菌,進行無氧呼吸;硝化細菌是自養(yǎng)型生物;乳酸菌和硝化細菌均為原核生物,細胞內有DNA和RNA,但無內質網(wǎng)等細胞器。
7.下列關于細胞共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都能合成有氧呼吸酶
B.轉錄和翻譯的場所都相同
C.都能合成核酸和激素
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質為主要成分的膜結構
解析:選D。某些不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如乳酸菌等體內不能合成有氧呼吸酶;真核生物轉錄主要在細胞核內進行,翻譯主要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進行,而原核生物的轉錄和翻譯發(fā)生在同一場所;動物體內只有內分泌細胞才能合成激素,植物體內只有某些部位的細胞才有合成激素的功能;凡是生物膜都以蛋白質和磷脂為主要組成成分。
8.下列是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結構示意圖。有關該組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各細胞中都有兩種核酸
B.具有核膜、核仁的細胞是①②③
C.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異養(yǎng)生物
D.③的攝食行為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一定流動性
解析:選C。這5種生物分別是衣藻、草履蟲、變形蟲、細菌和藍藻,前三種是真核生物,后兩種是原核生物。只要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都有兩種核酸,只有病毒有一種核酸。①②③都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④細菌不一定是異養(yǎng)生物,有的細菌如硝化細菌進行自養(yǎng)。③變形蟲的攝食行為屬于胞吞過程,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9.不同的放大倍數(shù)下,所呈現(xiàn)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右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被觀察到
C.若玻片右移,則甲的影像會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D.若在甲看到的影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解析:選A。熟悉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等實驗技能是正確解題的關鍵。隨著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增大,視野變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視野較乙視野亮;甲是在低倍鏡下看到的圖像,若置于高倍鏡下,視野范圍變小,故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被觀察到;由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影像均向左移動;物像需要在低倍鏡下調整清晰后再換高倍鏡,并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至圖像清晰。
10.一個班級分組進行減數(shù)分裂實驗,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確的是( )
A.換用高倍鏡時,從側面觀察,防止物鏡與裝片碰擦
B.因觀察材料較少,性母細胞較小,顯微鏡視野應適當調亮
C.為觀察染色體不同層面的精細結構,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焦距
D.一個視野中,用10×物鏡看到8個細胞,用40×物鏡則可看到32個細胞
解析:選A。由于高倍物鏡的鏡頭較長,換高倍鏡時,應從側面觀察,防止物鏡與裝片碰擦;因觀察材料較少,性母細胞較小,染色較淺,應將視野適當調暗,否則無法觀察到清晰的染色體或細胞;為觀察染色體不同層面的精細結構,應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焦距;一個視野中,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細胞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越少。
11.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和功能高度統(tǒng)一。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fā)育提供所需養(yǎng)料
B.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較大,有利于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C.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于物質運輸?shù)哪芰抗⿷?/P>
D.哺乳動物成熟精子中細胞質較少,有利于精子運動
解析:選A。卵細胞體積較大是由于里面貯存有較多的營養(yǎng)物質,但其表面積與體積比相對較小,不利于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成熟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較大,有利于提高氣體交換效率;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及無機鹽離子的方式都是主動運輸,消耗能量多,所以含有較多線粒體;精子頭部主要是細胞核,細胞質集中在尾部而且較少,便于精子運動。
12.下列是關于幾類生物的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菌和藍藻在結構上有統(tǒng)一性,具體體現(xiàn)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及相同類型的遺傳物質等
B.硝化細菌與變形蟲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有細胞壁,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型,后者無細胞壁,營養(yǎng)方式為異養(yǎng)型
C.顫藻與發(fā)菜的共同點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顫藻含光合色素,而發(fā)菜細胞中含葉綠體
D.一個動物體的不同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有其多樣性,本質上是由于不同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不同的
解析:選A。此題解題的切入點是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硝化細菌與變形蟲在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硝化細菌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項錯誤;顫藻與發(fā)菜都屬藍藻,是原核生物,無葉綠體,C項錯誤;一個動物體的不同細胞遺傳物質是相同的,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有其多樣性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D項錯誤。細菌和藍藻雖然各自的遺傳信息不同,但都以DNA為遺傳物質,A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