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24分)
10.(10分)下表中有三組物質,每組均有甲、乙、丙三種物質(酸、堿、鹽均為溶液)。
第Ⅰ組 |
第Ⅱ組 |
第Ⅲ組 | |
甲 |
BaCl2 |
Fe |
Cu(NO3)2 |
乙 |
Fe2O3 |
K2SO4 |
H2SO4 |
丙 |
Mg |
NaOH |
MgCl2 |
根據(jù)該表回答問題:
(1)第Ⅲ組中有一種物質能與第________組中的所有物質反應,這種物質是________。
(2)不跟第Ⅰ組中所有物質發(fā)生反應的是第________組物質中的________且能與第Ⅲ組
中所有物質發(fā)生反應,其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各組內物質的性質及相互之間的轉化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答案 (1)Ⅰ H2SO4
(2)Ⅱ NaOH
2NaOH+Cu(NO3)2===Cu(OH)2↓+2NaNO3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11.(6分)分別設計實驗,用最佳方法證明明礬溶于水發(fā)生的下列變化。
提供的藥品和儀器有:明礬溶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pH試紙、氫氧化鈉溶液、酒
精燈、聚光束儀。
(1)證明明礬發(fā)生了水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證明其水解反應是一個吸熱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證明生成了膠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據(jù)Al3+水解生成Al(OH)3膠體,溶液顯酸性,結合膠體的性質解答。
答案 (1)測其溶液的pH,pH<7,說明明礬在水中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2)在明礬溶液中
滴入幾滴石蕊試液,明礬溶液變紅。然后加熱,紅色加深,說明明礬水解是一個吸熱
反應
(3)取明礬溶液用聚光束儀做丁達爾現(xiàn)象,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證明生成了膠體
12.(8分)(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
A.60周年國慶閱兵車HQE紅旗采用全鋁車身,鋁的氧化物屬于堿性氧化物
B.用熱的純堿溶液洗滌沾有油污的器具時發(fā)生的主要是化學變化
C.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因在“光在纖維中的傳輸應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
性成就,而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光纖制品的基本原料為SiO2
D.液氨、液氯、液態(tài)氯化氫都是非電解質
E.丁達爾效應可用于區(qū)別溶液與膠體,云、霧均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F.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原子數(shù)目不變,分子數(shù)目也不變
(2)人們對酸堿的認識,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認
識過程。
、1887年阿侖尼烏斯提出電離理論。
②1923年丹麥化學家布朗斯特和英國化學家勞萊提出了質子論。凡是能夠釋放質子(氫
離子)的任何含氫原子的分子或離子都是酸;凡是能與質子(氫離子)結合的分子或離子
都是堿。按質子理論:下列粒子的水溶液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堿的是________。
A.H2O B.NH4(+) C.OH- D.HCO3(-) E.CH3COO- F.Cl-
、1923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廣義的酸堿概念。凡是能給出電子對而用來形成化學鍵
的物質是堿;凡是能和電子對結合的物質都是酸。如
酸(電子對接受體) 堿(電子對給予體) 反應產(chǎn)物
H+ + [·(·)OH]- ―→ H·(·)OH
試指出下列兩個反應中的酸或堿:
H3BO3+H2O===H++[B(OH)4]-
該反應中的堿是________(填“H3BO3”或“H2O”);
CuCl2+4NH3===[Cu(NH3)4]2++2Cl-
該反應中的酸是________(填“CuCl2”或“NH3”)。
解析 (1)A項Al2O3屬于兩性氧化物;B項熱的純堿溶液水解程度大,堿性強,其溶解
油脂的能力就強,是化學變化;D項中只有液態(tài)氯化氫是電解質,其水溶液能導電,
錯誤;F項化學變化前后雖然原子種類和原子個數(shù)不變,但其分子數(shù)可能改變,錯
誤,故選A、D、F。
(2)②H2O結合H+為H3O+,又可給出H+為OH-;NH4(+)給出質子但不能結合H+;OH-、
CH3COO-、Cl-只能結合H+,可看成堿;D項HCO3(-)可結合H+變?yōu)镠2CO3,又能給出
H+變?yōu)镃O3(2-),故可視為酸又可視為堿。
、墼贖3BO3+H2O===H++[B(OH)4]-中,H2O給出電子對,故為堿,在CuCl2+4NH3===[Cu(NH3)4]2++2Cl-中,CuCl2中的Cu2+結合電子對形成[Cu(NH3)4]2+,故為
酸。
答案 (1)A、D、F (2)②A、D ③H2O Cu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