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加強風險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yè)的基本功,勇做時代的弄潮兒!苯,廣東惠州市惠城區(qū)檢察院聯(lián)合惠州學院將《給惠州高校新生的一封信》附在《錄取通知書》內(nèi)寄給2018級新生,以此提高新生風險防范和守法意識。(8月19日《檢察日報》)
相比以往樣式簡單、色彩單一的錄取通知書,近兩年不少高校把前沿技術和新鮮創(chuàng)意融入錄取通知書,為新生們上了入學前的第一課。比如,今年有高校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帶了3D紙雕工藝品,也有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使用了AR技術,還有高校的錄取通知變成了“入學禮包”——不僅包含錄取通知書,還有校園工藝品、入學指南、定制銀行卡、資助政策材料、新生手冊等物品和資料?傮w來講,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始變得有顏值、講情懷了。
錄取通知書之變是一件好事,既體現(xiàn)著高校對學子們的祝福與期待,也表征了學校教育的提前化與細致化。廣東惠州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入《給惠州高校新生的一封信》,看起來并不花哨,也似乎沒有展現(xiàn)出太多的技術含量,但卻在其中注入了情懷與責任——其既向準大學生們簡要描述了大學的美好,同時也向涉世未深的學子們介紹了校園內(nèi)外的風險。在某些不良資本將大學生設定為目標消費群體的環(huán)境中,這種提前警示與告知,顯得尤為必要。
幾天前,微信朋友圈中流傳著一份大學入學“須知”:1、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能外借;2、校園貸不能碰……如果高校的教育有必要提前并融入到入學通知的環(huán)節(jié),那么類似的風險防范與守法意識教育就不可或缺。因為,各種形式的詐騙已經(jīng)讓一些學子付出了血淚代價,一些畸形的校園貸也讓不少大學生上當受騙。那么,高校就有責任與義務提前向準大學生們發(fā)出風險警示。事實上,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大學要講情懷,也要講責任。大學錄取通知同樣如此。毋庸諱言,包括金融詐騙在內(nèi)的各種校園生活風險,是一個社會問題。正因如此,不只高校有責任與義務將風險防范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也需要有關部門積極介入,共同維護大學生們的成長環(huán)境。從這個方面說,惠州市惠城區(qū)檢方帶了一個好頭,其打破了不同單位之間的“職責壁壘”,把風險防范“寫”進了錄取通知書。揆諸現(xiàn)實需要,這樣的“入學禮包”增量,顯然是越多越好。
值得反思的是,準大學生們基本上業(yè)已成年,在生活風險上卻仍需要詳盡警示,那么基礎教育層面是否出現(xiàn)了“缺課”現(xiàn)象?從愿景來看,或許只有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彌補上相關短板,校園生活的風險防范才能淡出“入學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