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圖1、圖2分別為“某月13日9時和15日9時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1.該日正值北半球(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15日9時與13日9時相比( )
A.華南地區(qū)天氣持續(xù)晴朗
B.我國東部海域風力減弱
C.日本南部受強臺風影響
D.朝鮮半島天氣狀況穩(wěn)定
下圖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氣溫及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丙處城市功能區(qū)最可能是( )
A.工業(yè)區(qū) B.商業(yè)區(qū)
C.住宅區(qū) D.公園綠地
4.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開放的地點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3.D 4.B 【解析】第3題,結合圖示知,城市中心丙地氣溫較中心附近乙地溫度低,說明丙地的比熱容較大。結合選擇項可推知丙處功能區(qū)最可能是公園綠地。第4題,決定梨花開放的主要因素是氣溫,由圖示信息知,乙地溫度最高,為梨花最早開放的地點。
下圖為“東亞部分地區(qū)500百帕等壓面的高度分布圖”。讀圖完成5~6題。
5.重慶5500米高空的風向是( )
A.偏東風B.偏南風C.偏西風D.偏北風
6.海平面氣壓由低到高排序是( )
A.青島、上海、長沙、昆明
B.昆明、長沙、上海、青島
C.昆明、重慶、長沙、臺北D.臺北、長沙、重慶、昆明
讀“北半球某四地1月氣候和7月氣候相對海洋性、大陸性比較示意圖”,回答7~8題。
7.①②③④四地對應的氣候類型可能是( )
A.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8.④地1月、7月氣候特點不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形影響 B.海陸位置
C.洋流 D.季風影響
利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結合利馬及周邊區(qū)域圖,完成9~10題。
9.利馬雖然被稱為“無雨之都”,但建城以來城市就是植被茂盛,綠樹成蔭,原因是( )
A.大量開采地下水,草木生長有穩(wěn)定的澆灌水源
B.東水西調,工程措施解決了草木的澆灌水源
C.地面輻射旺盛,水汽凝結形成露珠,地面濕潤
D.低緯地區(qū),海水蒸發(fā)旺,寒流的降溫作用使空氣底層水汽過飽和,容易凝結成水
10.甲、乙兩地緯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氣候差異明顯,其主要的原因是( )
A.盛行風性質差異 B.洋流成因差異大
C.地面植被差異大 D.盛行風向差異大
東亞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是指東亞季風區(qū)的陸表溫度與副熱帶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溫度之差,指數(shù)大的年份夏季風偏強,反之夏季風偏弱。下圖示意“東亞1960~1999年夏季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逐年變化”。讀圖完成11~12題。
11.圖示時段東亞地區(qū)( )
A.陸表溫度比海表溫度高
B.陸表與海表溫度持續(xù)上升
C.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明顯的年際變化
D.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固定的周期性變化
12.據(jù)圖推斷我國東部季風區(qū)( )
A.夏季風逐年增強
B.夏季風逐年減弱
C.1961年華北地區(qū)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區(qū)降水偏多
【答案】C 12.D 【解析】第11題,由圖可知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波動較大,有正有負,說明夏季海陸熱力差異有明顯的年際變化,但無固定的周期。第12題,由圖可知1980年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很小,說明該年夏季風弱,則我國的鋒面雨帶長期滯留在南方地區(qū),江淮地區(qū)降水偏多;而1961年海陸熱力差指數(shù)很大,說明該年夏季風強,則我國的鋒面雨帶強勢向北推進,且長期滯留在北方地區(qū),則華北地區(qū)降水偏多。
13.讀“世界某區(qū)域某日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圖中BC線為晨線,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A地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
(2)假設圖中等壓線狀況不變,從氣溫、降水和氣壓三個角度描述M~N一線天氣的變化。
(3)若圖中D地1小時后氣溫上升,請用相關地理原理解釋其原因。
【答案】(1)此時,北半球為冬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A處陸地上比同緯度海洋上降溫快,氣溫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中心。
(2)氣溫:低—高—低(或答先升高再降低) 降水:陰雨—晴—陰雨 氣壓:高—低(或答逐漸降低)
(3)圖中BC為晨線,1小時后D地迎來日出;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吸熱增溫,地面輻射增強,近地面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獲得熱量,使氣溫逐漸升高。
14.下圖為“2015年4月某日我國的地面天氣圖(單位:hPa)”,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圖中以多云和陰雨天氣為主的城市。
(2)AB天氣系統(tǒng)48小時后進入山東境內,說明未來48小時石家莊市的天氣變化過程。
(3)比較甲、乙兩地風力大小,并說明理由。
(4)說出D天氣系統(tǒng)強烈發(fā)展時的天氣狀況,并把該天氣系統(tǒng)氣流水平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畫在下圖中。
【答案】(1)揚州、長沙。
(2)AB天氣系統(tǒng)到來之前,這里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到來時,有較大風,可能出現(xiàn)陰雨天氣;過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3)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或乙地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
(4)狂風、暴雨天氣。見下圖:
15.圖為2015年1月27日20時世界海平面氣壓(單位:百帕)局部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Z27
(1)描述我國大陸東部地區(qū)的等壓線分布特點并說明A氣壓中心的形成原因。
(2)簡述圖中時刻B點天氣狀況及成因。
(3)據(jù)圖判斷我國風浪最大的海域并說明理由。
【答案】(1)等壓線南密北疏,數(shù)值由北向南遞減。地處亞歐大陸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流下沉,形成高壓。
(2)陰雨(雨雪),大風,降溫。冷鋒過境。
(3)東海。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快,風高浪急。
【解析】第(1)題,我國大陸東部地區(qū)的等壓線分布特點要結合圖從等壓線的數(shù)值、疏密程度等方面描述;原因從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分析。第(2)題,B點天氣的分析要從其所處的天氣系統(tǒng)的部位考慮。第(3)題,根據(jù)圖中等壓線的疏密狀況分析。
16.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豐富,被該國稱為“白色黃金”的棉花,近年來產(chǎn)量持續(xù)下降。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非降水量分布圖。
材料二 尼日利亞物產(chǎn)分布圖
材料三 近年來尼日利亞棉花產(chǎn)量持續(xù)下降,該國棉花發(fā)展協(xié)會呼吁本國農(nóng)民重新種植棉花,增加國內棉花產(chǎn)量,但據(jù)該國紡織企業(yè)的有關負責人說,該國紡織品單產(chǎn)成本是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布匹)價格的兩倍左右。
(1)運用大氣環(huán)流知識分析尼日利亞降水存在季節(jié)差異的原因。
(2)描述尼日利亞棉花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氣候條件對棉花生長的影響。
【答案】(1)6—8月受來自南半球(大西洋)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右偏形成的西南風的影響,降水多,出現(xiàn)濕季;12月—次年2月受東北信風影響,由于風是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出現(xiàn)干季。
(2)特征:分布在北部河流沿岸。有利條件: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qū),全年熱量豐富;濕季水熱條件好,利于棉花生長;干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利于棉花后期生長和收摘。不利條件:旱澇災害頻繁,對水利工程依賴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