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試題
一、選擇題
1、 13 6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分析,13 6C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A.質(zhì)量數(shù)是13,原子序數(shù)是6,核內(nèi)有6個中子
B.與金剛石、石墨、C60等互為同素異形體
C.碳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3
D.碳的一種核素,與12 6C互為同位素
2、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
B.食品添加劑均屬于化學品,對人體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為防止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污染土壤和水體,應積極開發(fā)廢電池的綜合利用技術
D.城市機動車成為PM2.5(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有毒、有害)主要源頭,必須加以控制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任何離子鍵在形成的過程中必定有電子的得與失
B.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否電離
C.用氯氣消毒過的自來水配制亞硫酸鈉溶液,不會產(chǎn)生明顯藥品變質(zhì)
D.一定條件下若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則其△S>0
4、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驗證SO2的還原性
B.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
C.用二氧化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氯氣
D.在溴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以萃取其中的溴、碘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鐵與氯氣、鹽酸都能發(fā)生反應且生成不同氯化物
B.鈉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為NaCl
C.光照氯水有氣泡逸出,氣體為氯氣,溶液pH變大
D.加熱灼燒可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的NaHCO3
6、下列液體均處于25℃,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某物質(zhì)的溶液pH<7,則該物質(zhì)一定是酸或強酸弱堿鹽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2倍
C.AgCl在同濃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7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7、下列變化的實質(zhì)相似的是
、贊饬蛩岷蜐恹}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時濃度均減小
、诙趸蚰苁蛊芳t溶液、溴水褪色
、郯睔夂土蚧瘹錃怏w均不能用濃硫酸干燥
、艹叵聺饬蛩嵊描F的容器存放、加熱條件下濃硫酸能與木炭反應
、轁饬蛩崮茉诎准埳蠈懽郑瑲浞崮茉诓A峡套
、薅趸、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④⑥ C.只有③④⑤⑥ D.全部
8、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乙烯、氯乙烯都能發(fā)生加聚反應,人們可用它們制食品包裝袋
C.用飽和Na2CO3溶液能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并分離提純乙酸乙酯
D.油脂和纖維素都是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9、用D.1L0.2mol.L-1CH3COONa溶液與1L0.1mol.L-1CH3COONa 溶液相比,CH3COO-數(shù)目之比為2 : 1
10、下列表示或說法正確的是
A.Fe(NO3)3溶液中加入過量的HI溶液的反應為:2Fe3++2I-===2Fe2++I2
B.在氨水中通入過量SO2的反應為:2NH3·H2O+SO2===2NH4++SO32-+H2O
C.將足量CO2通入含Cl-、CO32-、NO3-、NH4+的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
D.堿性溶液中,Na+、Ba2+、ClO-、SO32-可以大量共存
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日用鋁制品表面覆蓋著氧化膜,對內(nèi)部金屬起保護作用
B.鋼鐵設備與外加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可以防止鋼鐵腐蝕
C.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
D.高純度的硅單質(zhì)廣泛用于制作光導纖維
12、在濃鹽酸中亞砷酸(H3AsO3)與氯化錫(SnCl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組合是
①砷與錫都屬于同主族的金屬元素 ②氧化劑是H3AsO3
、圻原性:Cl->As、苊可0.1mol As,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為0.3 mol
、軲為OH-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 D.①③
13、關于下列圖示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①表示可逆反應CO(g)+H2O(g)=CO2(g)+H2(g)的△H>0
B.用圖②所示實驗裝置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
C.圖③裝置可以用來除去SO2中的HCl
D.圖④所示實驗可比較硫、碳、硅三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14、科學家R.Tatapudi等人首先使用在空氣中電解水(酸性條件下)的方法在陽極制得臭氧,陰極制得過氧化氫。電解總方程式為:
3H2O+3O2A.電解產(chǎn)物在應用中都只能作為氧化劑
B.電解一段時間后,溶液pH不變
C.每生成1molO3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3mol
D.陽極的反應:3H2O-6e-=O3+6H+
15、圖中a、b、c、d、e、f表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a、b、c的簡單離子中,c的離子半徑最小
B.c、d、f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兩兩之
間均可發(fā)生反應
C.e的氫化物比f的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高
D.a、e可形成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溫結(jié)構(gòu)陶瓷A.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再變化標志著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
B.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平衡后向該容器中充入1molHe,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平衡后再加入1molX氣體,平衡右移,平衡常數(shù)增大
17、 一定溫度下,下列關于Na2CO3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
B.Na2CO3溶液中:c(OH-)=c(HCO3-)+2c(H2CO3)+c(H+)
C.加入少量NaOH固體,水解平衡左移,溶液pH增大
D.稀釋該溶液,溶液中c(H+)和c(OH-)都減少 ,KW減少
二、推斷題
18、(1)若A、D、F都是非金屬單質(zhì),且A、D為短周期同主族元素,A、F所含元素同周期,單質(zhì)D用途有 (寫一種)。
(2)若A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D、F是氣態(tài)單質(zhì),反應①在水溶液中進行,則反應②(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離子方程式是:
。
(3)若B、C、F都是氣態(tài)單質(zhì),且B黃綠色、有毒,③和④兩個反應中都有水生成,反應②需要放電條件才能發(fā)生,A、D相遇有白煙生成,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 ;檢驗“白煙”物質(zhì)中的陽離子的方法是:收集白煙于試管中, 。
(4)若A、D為短周期元素單質(zhì),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D是A的2倍。已知F為一種含氧酸且③和④兩個反應中都生成有顏色氣體,則該有色氣體在冷的條件下顏色變淺的原因 ;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是 。
評卷人 |
得分 |
|
|
三、實驗,探究題
19、鹽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學階段常見的三種強酸。請根據(jù)三者與金屬銅的反應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2)如右圖所示,進行銅與濃硫酸的反應:
①B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诓鸪b置前,不需打開膠塞,就可使裝置中殘留氣體完全被吸收,應當采取的操作是:
。
③若將如右裝置連接在上述裝置B之后,
其中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填序號)。
a.能表明I-的還原性強于SO2的現(xiàn)象是E中
藍色溶液褪色
b.裝置F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c.為了驗證D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用稀鹽酸
酸化的BaCl2,產(chǎn)生白色沉淀
d.為了驗證D中FeCl3完全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KSCN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
①設計裝置A的目的是:
,
此裝置的明顯缺陷是 。
、谌魧⑦^量銅粉與一定量濃硝酸反應,當反應完全停止時,
共收集到的氣體1.12L(標準狀況),則該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反應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可能為
(填序號)。
A.0.1mol B.0.15mol C.0.2mol D.0.25mol
20、抗氧劑亞硫酸鈉可利用硫酸工業(yè)的爐氣和尾氣與純堿反應來制取,生產(chǎn)流程如下圖:
己知:①爐氣、尾氣中均含有SO2、水蒸氣等;②“混合反應”中還溶解有少量Fe2O3、MgO等礦塵。
(1)“混合反應”中純堿(Na2CO3)參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 (任寫一個)。
(2)用NaOH“除雜”時,主要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 (任寫一個)。
(3)通過“操作I”可以得到亞硫酸鈉晶體,其操作過程包括:加熱蒸發(fā)濃縮、
(寫出主要步驟名稱)及洗滌、干燥。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A.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曲線I上A、C兩點反應速率的關系是:υA>υC
C.反應達到B點時,2υ正(O2)=υ逆(SO3)
D.已知V2O5的催化效果比Fe2O3好,若I表示用V2O5催化劑的曲線,則II是Fe2O3作催化劑的曲線
21、在調(diào)水工程中,沿途工業(yè)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質(zhì)惡化的最大隱患。檢測某工廠廢液中含有大量Mg2+、Al3+、Fe3+、Ag+、Ba2+等離子。試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廢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種陰離子是 (填序號);
A.SO(2)為檢測廢液中鋁元素的含量需將其從廢水樣品中分離出來。
、偈紫认驈U水中加入足量的試劑 ,鋁元素發(fā)生變化的離子方程式是: ;
、谶^濾,向濾液中通入足量CO2,將產(chǎn)生的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稱量。
(3)今要回收金屬銀,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文字敘述,或?qū)懗鲇嘘P主要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
(4)右圖為某溫度下,F(xiàn)e(OH)3(s)、Mg(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nèi)芤旱膒H,
金屬陽離子濃度變化情況。據(jù)圖分析:
該溫度下,溶度積常數(shù)的關系為:
Ksp[Fe(OH)3]____ Ksp[Mg(OH)2] (填“>”、“=”、“<”);
如果在新生成的Mg(OH)2濁液中滴入足量的Fe3+,振蕩后,白色沉淀會全部轉(zhuǎn)化為紅褐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研究Cu與濃H2SO4的反應,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方案(裝置中的固定儀器和酒精燈均未畫出)。
實驗選用細銅絲、98.3%H2SO4、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藥品,銅絲被卷成螺旋狀,一端浸入濃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以下是該學習小組部分交流記錄及后續(xù)探究實驗的記錄:
| |
|
#FormatImgID_21# |
材料一:小組交流摘錄
學生1:加熱前,無現(xiàn)象發(fā)生;加熱后,液面下的銅絲變黑,表面產(chǎn)生氣泡,有細小黑色顆粒狀物質(zhì)從銅絲表面進入濃硫酸中,黑色物質(zhì)是什么?值得探究!
學生2:,我也觀察到黑色顆粒狀物質(zhì),后來逐漸轉(zhuǎn)變?yōu)榛野咨腆w,我想該灰白色固體極有可能是未溶于濃硫酸的無水CuSO4。
學生3:你們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銅絲也發(fā)黑,而且試管上部內(nèi)壁有少量淡黃色固體凝聚,會不會液面以上的銅絲與硫發(fā)生了反應,我查資料發(fā)現(xiàn):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實驗剪輯
實驗1:將光亮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變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銅絲重新變得光亮,溶液呈藍綠色;將光亮的銅絲置入加熱的硫蒸氣中變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無變化。
實驗2:截取濃硫酸液面上方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中無變化;將濃硫酸液面下方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黑色變淺了些,溶液呈藍色。
實驗3:將溶液過濾得黑色顆粒狀物質(zhì),經(jīng)稀硫酸洗、蒸餾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氣流中加熱,然后冷卻,用電子天平稱重發(fā)現(xiàn)質(zhì)量減少。
|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A試管上方的長導管的作用是 ;D、E兩支試管中CCl4的作用是 。
(2)加熱過程中,觀察到A試管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煙霧,起初部分煙霧在試管上部內(nèi)壁析出淡黃色固體物質(zhì),在持續(xù)加熱濃硫酸(沸騰)時,淡黃色固體物質(zhì)又慢慢地消失。寫出淡黃色固體消失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對A試管中的濃H2SO4和銅絲進行加熱,很快發(fā)現(xiàn)C試管中品紅溶液褪色,并有大量氣泡冒出,已知SO2難溶于CCl4中,但始終未見D試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渾濁或沉淀。你的猜想是: 。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
(4)根據(jù)上述研究,結(jié)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液面下方銅絲表面的黑色物質(zhì)成分是 。(寫化學式)
評卷人 |
得分 |
|
|
五、綜合題
(每空? 分,共? 分)
23、現(xiàn)代工業(yè)將煤炭氣化后,既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減少CO、SO2等的排放,又可以制成許多清潔能源、擴大水煤氣的廣泛用途。
(1)已知:①2C(s)+O2(g)=2CO(g) △H1=-221.0kJ.mol-1;
、2H2(g)+O2(g)=2H2O(g)△H2=-483.6kJ.mol-1
則反應C(s)+ H2O(g)= CO(g) + H2(g);△H=____ 。
(2)工業(yè)上有一種用CO2 來生產(chǎn)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①下列時間段平均反應速率最大的是______(填序號),
A.0~1min B.1~3min
C.3~8min D.8~11min
其速率是:υ(H2)=_________ 。
、 平衡時氫氣的轉(zhuǎn)化率 ;該條件下
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
、蹆H改變某一實驗條件再進行兩次實驗,測得H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中虛線所示,曲線I對應的實驗條件改變是___________,曲線II對應的實驗條件改變是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所組裝的CH3OH—O2燃料電池的
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①該電池工作時,b口通入的物質(zhì)為 ,
②該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鈍化”處理(裝置右圖所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溶液
逐漸變渾濁并有氣泡產(chǎn)生,其原因可能是
(用相關的離子方程式表示):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 2、B 3、B 4、C 5、C 6、D 7、B 8、C 9、B 10、C 11、A 12、C 13、D 14、D 15、C 16、A 17、D
二、推斷題
18、(1)半導體(或芯片或太陽能電池)(2分)
(2)2Fe2+ + Cl2 = 2Fe3+ + 2Cl—(2分)
(3)4NH3 + 5O2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管口,若試紙變藍,則有NH4+(2分)
(4)N2O4三、實驗,探究題
19、(1)Cu + H2O2 + 2H+ = Cu2+ + 2H2O(2分)
(2)①品紅溶液顏色變淺或褪色(1分)
、趶腄向試管中通入空氣(1分) ③ a(1分)
(3)①利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排出B管中的氧氣(1分),無尾氣吸收裝置(1分)。
、贜O、NO2(1分,缺1種不得分) ,B(2分)
20、(1)SO2+Na2CO3=Na2SO3+CO2↑(或2SO2+Na2CO3+H2O=2NaHSO3+CO2↑)
(2)Fe2++2OH-=Fe(OH)2↓(或Mg2++2OH-=Mg(OH)2↓;或HSO3-+OH-=SO32-+H2O))
(3)冷卻結(jié)晶、過濾
(4)AC
21、(1)B (1分)
(2)NaOH(1分); Al3+ + 4OH(3)向廢液中加過量的鐵粉,充分攪拌后過濾得濾渣(1分),再向濾渣中加入過量鹽酸,洗滌濾渣得到銀(1分)。2Fe3++Fe=3Fe2+;Fe+2Ag+=2Ag+Fe2+;Fe+2H+=Fe2++H2↑
(若設計成加入足量鹽酸,過濾,再加熱或光照分解氯化銀也可;Ag++Cl-=AgCl 2AgCl→2Ag+Cl2↑山東中學聯(lián)盟
--------用方程式表示少一個扣1分,扣完為止
(4)< (1分)
(由于Ksp[Fe(OH)3] 當加入Fe3+后與OH-生成更難溶解的Fe(OH)3,使平衡繼續(xù)向右移動(1分),最后Mg(OH)2全部溶解轉(zhuǎn)化為紅棕色的Fe(OH)3。 22、(1)冷凝、回流 防止倒吸 (3)由于SO2產(chǎn)生的快而多且溶解度較大。Ca(OH)2溶解度很小,生成了Ca(HSO3)2溶液的緣故。 取樣后,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熱、加鹽酸檢驗SO2氣體等方法。) (4)CuO、CuS、Cu2S 四、綜合題 23、(1)+131.3kJ.mol-1(2分) (2)①A ; 1.0 mol/L.min (2分) 、 75% (2分) ;0.5(L/mol)2 (2分) 、凵邷囟 ;增大壓強 (3)①CH3OH 、贠2+4e-+4H+=2H2O (2分) 、跘l3++3HCO3-=Al(OH)3↓+3CO2↑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