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30分)
1.(2014·江蘇卷)下列關于加酶洗衣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高溫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滌去污效果應該比溫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劑對堿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來水中,堿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過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漬發(fā)揮作用
解析 酶具有最適溫度,溫度升高或降低都會降低酶活性,所以冷水洗滌去污效果一般沒有溫水好,A錯誤;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劑對堿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錯誤;酶都有最適的pH,低于或高于最適pH,酶活性會降低,但仍能發(fā)揮催化作用,C正確;洗衣粉中的酶是用于去除衣物上的相應污垢,而不是分解溶于水里的污漬,D錯誤。
答案 C
2.(2014·江蘇卷)下圖是高產糖化酶菌株的育種過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通過上圖篩選過程獲得的高產菌株未必能作為生產菌株
B.X射線處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變也可能導致染色體變異
C.上圖篩選高產菌株的過程是定向選擇過程
D.每輪誘變相關基因的突變率都會明顯提高
解析 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突變率很低,經誘導可以增大突變率,但每一輪的突變率之間沒有關系,也不能比較。D錯。
答案 D
3.(2014·杭州質檢)下圖甲是果醋發(fā)酵裝置。發(fā)酵初期不通氣,溶液中有氣泡產生;中期可以聞到酒香;后期接種醋酸菌,適當升高溫度并通氣,酒香逐漸變成醋香。圖乙中能表示整個發(fā)酵過程培養(yǎng)液pH變化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果醋制作的基本過程是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fā)酵→醋酸發(fā)酵→獲得果醋。在酒精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CO2溶于水后形成碳酸(酸性較弱),pH會下降,但不會急劇下降;當接入醋酸菌后,在有氧的情況下,醋酸菌能將乙醇變?yōu)榇姿,酸性物質持續(xù)增加,pH持續(xù)下降,圖乙中曲線②是比較符合此過程pH變化的。
答案 B
4.(2013·安徽卷)下列是關于“檢測土壤中細菌總數(shù)”實驗操作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
A.用蒸餾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經高溫、高壓滅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釋液和無菌水各0.1 mL,分別涂布于各組平板上
C.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平板倒置,37 ℃恒溫培養(yǎng)24~48小時
D.確定對照組無菌后,選擇菌落數(shù)在300以上的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shù)
解析 檢測土壤中細菌總數(shù),用蒸餾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經高溫、高壓滅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釋液和無菌水各0.1 mL,分別涂布于各組平板上,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平板倒置,37 ℃恒溫培養(yǎng)24~48小時,在確定對照組無菌后,選擇菌落數(shù)在30~300的一組平板為代表進行計數(shù)。
答案 D
5.(2013·江蘇卷)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櫻桃番茄為材料進行果酒、果醋發(fā)酵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溫菌,所以果酒發(fā)酵所需的最適溫度較高
B.先供氧進行果醋發(fā)酵,然后隔絕空氣進行果酒發(fā)酵C.與人工接種的發(fā)酵相比,自然發(fā)酵獲得的產品品質更好
D.適當加大接種量可以提高發(fā)酵速率、抑制雜菌生長繁殖
解析 本題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關知識。果酒發(fā)酵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 ℃,而果醋發(fā)酵的適宜溫度為30~35 ℃,因此果醋發(fā)酵所需的最適溫度較高;應該先隔絕空氣進行果酒發(fā)酵,然后植入醋酸桿菌,通入空氣,進行果醋發(fā)酵,因為醋酸桿菌可以將酒精轉變?yōu)榇姿?與人工接種的發(fā)酵相比,自然發(fā)酵過程中菌種量比較少,且菌種本身品質不好,因此,自然發(fā)酵獲得的產品品質較差;適當加大接種量,能提高發(fā)酵速率,其代謝過程產生的代謝產物可以抑制雜菌生長繁殖。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