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期付款、抵押貸款、信用卡等消費方式引誘著人們用手頭還沒有的錢買用不著的東西……由新教倫理的節(jié)儉觀讓位于享樂消費觀!边@種享樂消費觀( )
A.是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擴大需求,擺脫經濟危機
C.是凱恩斯主義理論的實際應用
D.是解決當前歐債危機的主要途徑
解析:A!胺制诟犊、抵押貸款、信用卡等消費方式”導致的過度消費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原因之一,故A項正確;材料中論述的是經濟危機的原因,不是擺脫方式,故B項錯誤;凱恩斯主義理論主張有計劃的消費,不是盲目消費,故C項錯誤;享樂消費觀只能導致危機加劇,不可能解決當前歐債危機,故D項錯誤。
12.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處于繁榮時期,財富集中在少數人和大企業(yè)手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929年,占美國人口1%的富人擁有的財富超過美國全部國民財富的三分之一。上述現象對美國造成的影響是( )
A.經濟的持續(xù)繁榮發(fā)展
B.埋下經濟危機的隱患
C.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
D.民主政治轉變?yōu)楦蝗藢V?/P>
解析:B。從題干可看出,繁榮時期的美國,社會財富高度集中,貧富差距擴大,從而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加劇生產與銷售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fā),故選B。
13.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中,美國等70多個國家大幅度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率,與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對此評述正確的是( )
、偌觿×耸澜缧越洕C、诟鲊婕訌娊洕深A ③促進了世界市場的擴大 ④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根據材料“美國等70多個國家大幅度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率”可知,這是為了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擺脫經濟危機,但結果卻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混亂,從而加劇經濟危機和國際關系的惡化,故選B。
14.“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議論著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諾德·湯因比產生上述言論的原因是( )
A.國家對經濟的宏觀干預加強
B.“自由放任”經濟政策失敗
C.蘇聯實力壯大威脅西方安全
D.經濟危機引發(fā)政治危機
解析:D。根據材料“1931年”并結合所學可知,此時西方正爆發(fā)大規(guī)模經濟危機(1929~1933年),“認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議論著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們的質疑,結合所學,當時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法西斯主義和工人運動興起,故D正確。
15.據統(tǒng)計,1920~1929年,美國工廠中生產率增長55%,而工人的工資只增長了2%。占全國人口5%的富人幾乎占了全部收入的1/3,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生活在溫飽線上。這反映了當時的美國( )
A.經濟危機空前嚴重 B.消費市場的相對狹小
C.供需保持基本平衡 D.國家干預效果不明顯
解析:B。從材料中“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生活在溫飽線上”可知,美國窮人占主體,故實際購買力低,消費市場狹小,故B項正確。
16.以下為1927~1930年美國社會離婚率統(tǒng)計表,這表明( )
年份 |
1927 |
1928 |
1929 |
1930 |
離婚率 |
10% |
15% |
12% |
3% |
A.新政有利于促進社會及家庭穩(wěn)定
B.自由主義思潮影響美國家庭穩(wěn)定
C.經濟水平與家庭穩(wěn)定程度正相關
D.家庭穩(wěn)定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
解析:D。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之后,離婚率反而下降了,說明家庭穩(wěn)定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故D項正確。
17.1932年12月4日的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現有谷物價格的條件下,家庭和機關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磚更合算!边@反映了當時( )
A.胡佛政府開始干預農業(yè)經濟
B.羅斯福政府推行減耕減產政策
C.出現農產品嚴重過剩的現象
D.煤炭資源不足的危機暴露出來
解析:C!☆}干材料未涉及干預農業(yè),與材料中“利用谷物作燃料”不符,故A項錯誤;1933年3月,羅斯福就職總統(tǒng)與材料中“1932年12月4日”不符,故B項錯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是產品嚴重過剩,“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磚更合算”是由于谷物產量過剩,價格下降,故C項正確;材料中“在現有谷物價格的條件下”反映了更便宜,沒有涉及煤炭資源不足,故D項錯誤。
18.1931年,在美國紐約州的一所小學里,有一位教員勸一個小女孩回家吃點東西,可小女孩有氣無力地說:“不行啊,我們家是輪流吃飯,今天該我妹妹吃!”這表明( )
A.危機面前胡佛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B.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與中國人不同
C.美國經濟危機導致貧富差距懸殊
D.經濟危機使美國人民生活很艱難
解析:D。A項與材料無關且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B和C的內容,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輪流吃飯”,說明在經濟危機時期美國人民生活很艱難。
19.“1930年,美國提高近九百種商品的關稅,其他國家也采取報復措施,提高關稅壁壘!边@表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
A.激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矛盾
B.促使世界大國聯合應對人類困難
C.使德國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引發(fā)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戰(zhàn)爭
解析:D! 凹せ速Y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矛盾”與材料“其他國家”信息不符,A項錯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各國以鄰為壑,轉嫁危機,B項錯誤;C項與材料無關,排除;依據材料“1930年,美國提高近九百種商品的關稅,其他國家也采取報復措施,提高關稅壁壘”可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引發(fā)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戰(zhàn)爭,各國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彼此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日趨尖銳,D項正確。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yè)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yè)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yè)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yè)工人有3 000多萬。
材料二 經濟風暴的另一影響是使地方性的經濟民族主義發(fā)展到妨害國際關系的程度。在總崩潰的大潮流中,各國的自衛(wèi)措施都采取了諸如較高的關稅、更嚴格的進口限額、結算協定、貨幣管制條例和雙邊貿易協定之類的形式。這些措施必然會引起各國間的經濟摩擦和政治上的緊張關系。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發(fā)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更加助長了本已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各國間的關稅大戰(zhàn)愈演愈烈。美國將關稅水平提高至53%,推動45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關稅。國際貿易進一步趨于萎縮,而這反過來又加深了危機本身。深刻的教訓促使各國開始認識到在生產國際化日益發(fā)展的背景下,廣泛開展國際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
——楊起善《關貿總協定與復關對策研究》
(1)根據材料一,歸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些特點的主要原因。
解析:應注意依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來歸納特點,而不是將教材中的特點全部列出;主要原因應結合所學知識從市場、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特點:波及范圍特別廣;破壞性特別大。主要原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自由放任”主義盛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鄰為壑,轉嫁危機。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說明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解析:要理解好材料內容并概括說明經濟危機的影響。
答案: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為加強貿易保護,打起關稅戰(zhàn)、貨幣戰(zhàn)等,原有的世界貨幣體系四分五裂,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加深了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