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單選題]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士者國之寶,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各地都爭相延聘,呈現出越來越高的流動。
B這一報告顯示,高等職業(yè)教育就業(yè)率持續(xù)走高,畢業(yè)生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頗大。
C改善民生是個動態(tài)過程,隨著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D以智能化為核 心的又一次工業(yè)革命正席卷而來,改變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參考答案:A
[單選題]下邊加點字的讀音都錯的一項是()。
A
B
C
D
參考答案:C
[單選題]閱讀下面的現代文。
動物震前預兆知識
蔣錦昌
一個大地震前往往會有多種動物出現異常行為反應,其中,雞、狗、貓、豬、兔、羊、牛、馬、鼠和魚等較為多見,蛙、蛇和鼬等也有不少的震例記載,這也許與人們生活關系的密切性有關。地震前的動物異常行為以驚恐性行為反應為主,是物種進化過程中為逃避災難性事件所獲得的非特異性本能行為。因此,地震、火山、海嘯和風暴等災難性自然事件之前,某些動物所出現的異常行為模式是基本相似的。同時,天氣變化、污染、天敵和人為擾動,及其自身的機能狀態(tài)的變化,如發(fā)病、求偶、懷孕、哺乳和惡習發(fā)作等,也同樣可出現類似的行為活動。地震,尤其強烈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由自然選擇的方式,形成某種專門對地震敏感的物種或個體,乃至某種感知地震前兆信息的特異性檢測系統(tǒng),更不可能產生某種反射性學習或某種經驗的積累。因此,科學地排除干擾和識別真假異常是極其重要的,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驚慌,也可不失去有用的前兆現象。我們之所以說地震前動物異常行為事件與地震有關,是指相當數量異常事件的統(tǒng)計概念,并非指某一起異常事件。換言之,地震前動物異常行為事件出現時間和地區(qū)的分布、反應強度與未來地震的三要素(發(fā)震時間、地點和震級)之間,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關系,這已被許多震例資料所證實。其中,在前兆時間里,動物異常行為事件是地震的一種短臨前兆現象.即主要或集中出現在地震前一天之內,也有短至幾分鐘的,長至數天或十幾天的。
當然有一些特殊現象是否與地震有關,還是巧合,尚待進一步觀察研究。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撫寧縣墳坨公社徐莊大隊。7月25日上午10時許,20余人目睹黃鼠狼成群結隊從村北一堵古墻里跑出來,向村里大轉移。當晚8時許,無處藏身的十余只黃鼬,繞核桃樹亂轉,當場被打死五只。夜間,這批轉移到村里的黃鼬號叫不息。7月26日27日,這批黃鼬又從村里向村外樹林里轉移。這一現象在當時曾引起村里人的紛紛議論。
事實上,唐山大地震中,有些幸存者是得到宏觀異,F象的警示而逃生,并進行自救的。據震后考察,唐山地震前出現異,F象的動物有30余種,2202起異常事件。其中,有45起目睹者看到動物異,F象后認為可能要發(fā)生地震,有的采取了一定的防震措施,如搬出屋外、轉告鄰居或上報有關單位等。例如,豐南縣一家,主人曾經歷過1970年云南通海7.7級地震,知道一點地震前動物異常現象,7月27日夜間屋里頂棚上老鼠多而亂串,感覺不對,叫醒家人隨即跑到戶外,沒多久大地震發(fā)生,全家人幸免于難。有115起目睹者發(fā)現動物異,F象后,感到疑惑不解,在觀望中或在追趕動物的過程中發(fā)生地震。但是約80%的動物異,F象未能引起目睹者的注意,震后才醒悟到與地震有關。例如,豐南縣稻地村一婦女在大地震時受重傷,臨終前訴說,7月27日晚上孩子見到院內老鼠亂跑,說可能有地震,要搬出屋外住,自己沒有理睬,反而責怪孩子亂說,大地震時孩子不幸遇難。這充分表明,普及地震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念之差就可能會危及到生命。
1976年松潘7.2級地震,與汶川同屬于龍門山地震帶。但是松潘地震前,動物異常等宏觀前兆現象,在空間展布上,沿龍門山斷裂帶“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遷移。宏觀異常的三次高潮期分別為6月5日至7月3日主要在該斷裂帶南端的大邑、天全和寶興一帶,7月4日至28日主要在該斷裂帶中部的灌縣、綿竹一帶,8月2日至8月14日北移至震中附近的北川、江油等地。這不僅為松潘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并有利于提高地震區(qū)廣大群眾抗震防震的警覺性。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我們所說的地震前動物異常行為事件與地震有關,是指相當數量異常事件的統(tǒng)計概念,也即從大量的“偶然事件”中總結出的“一般規(guī)律”,并非指某一起異常事件。
B地震的短臨前兆現象,指的是動物異常行為事件在前兆時間里主要或集中出現在地震前一天之內,也有短至幾分鐘的,長至數天或十幾天的。
C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一些動物出現的異常行為現象完全與地震有關,不是巧合,不需要進一步觀察研究。
D發(fā)現動物異,F象后,不是積極采取一定的防震措施,而是感到疑惑不解,在觀望或在追趕動物的過程中消極等待地震發(fā)生,是由于缺乏動物震前預兆知識造成的。
參考答案:C
[問答題]記念劉和珍君①
魯迅
一
民國十五年②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③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④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⑤,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⑥,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⑦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⑧,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⑨,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⑩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①,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②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③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④,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⑤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⑥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⑦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⑧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⑨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⑩,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⑪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⑫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傊谖业挠洃浬,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⑬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五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①。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②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③;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④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⑤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⑥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⑦,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⑧,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⑨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
六
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⑩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⑪!碧饶苋绱,這也就夠了。
七
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①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四月一日。
閱讀下列語句,回答文后的問題。
參考答案:
①毅然:剛毅的樣子。這里作毫不猶豫講。
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這里有悲傷的意思。
欣然:心情愉快的樣子。這里有自信、從容的意思。
②第一段話說明劉和珍是一個熱愛學習,勇于追求真理的人。這從她雖然生活艱苦,但毅然預訂銷行一向寥落的《莽原》即可看出。第二段話說明劉和珍富于遠見和有著頑強的斗爭精神。這從她慮及母校前途,為一些教員在楊蔭榆被撤職以后,就紛紛引退而黯然泣下的情節(jié)即可看出(而以后事實的發(fā)展也證明了她的擔憂確是一種遠見)。第三段話說明劉和珍對反動派的斗爭是從容不迫,充滿信心的。“欣然前往”四個字,就是最好的說明。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劉和珍是一個熱愛學習,勇于追求真理,思想進步,具有遠見的革命青年。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不怕困難,思想樂觀,敢于斗爭。并對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充滿信心。
[問答題]語言的演變①
呂叔湘
一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fā)展,語言也是這樣。語言的變化,短時間內不容易覺察,日子長了就顯出來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經給《論語》做過注解,可是假如當孔子正在跟顏回、子路他們談話的時候,朱熹闖了進去,管保他們在講什么,他是一句也聽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話后世的人聽不懂,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方經歷著不同的變化,久而久之也會這個地方的人聽不懂那個地方的話,形成許許多多方言。
古代人說的話是無法聽見的了,幸而留傳下來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如實記錄,但是它必得拿語言做基礎,其中有些是離語言不太遠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古代語言獲得一定的認識。為了具體說明古代和現代漢語的差別,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來看看。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戰(zhàn)國策》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篇的頭上一段: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把這一段用現代話來說一遍,就會發(fā)現有很大的差別。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現代不用的字只有四個:昳、曰、孰、吾?墒锹(lián)系字的意義和用法來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12個字:八、我、能、城、國、不、客、從、來、坐、談、問。大多數的字,不是意義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兩樣。大致說來,有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但是現在不能單用,只能作為復音詞或者成語的一個成分。有的構詞的能力還比較強,如:形、貌、衣、鏡、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極少數詞語里出現,如:麗(美麗、壯麗)、朝(朝霞、朝氣、朝發(fā)夕至)、窺(窺探、窺測)、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第二種情形是意義沒有改變,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例如:作為連詞的“而”、“與”,只見于一定的文體;表示從屬關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幾”、“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讀者”等等;“美”現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語不說,也不能拆開);“有余”現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現在說“八尺多”。
第三種情形是這里所用的意義現代已經不用,盡管別的意義還用。例如:修(長)、服(穿、戴)、謂(對……說)、其(他的;“其余”“其中”“其一”里的“其”是“那”的意思)、公(尊稱)、及(比得上)、君(尊稱)、也(助詞;現代的“啊”只部分地與“也”相當)、旦(“旦日”,“明日”,這里作“次日”講)、之(他)、若(比得上)。還有一個“尺”字,似乎應該屬于古今通用的一類,可是這里說鄒忌身長八尺有余,顯然比現在的尺小,嚴格說,“尺”的意義也已經改變了(漢朝的一尺大約合現在的七寸半,這里的尺大概跟漢朝的差不多)。
在語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別。例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與徐公孰美?”才跟現代句法相同!熬郎酢爆F在說“您漂亮得很”,當中必須用個“得”字。“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現代的說法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擱在動詞前邊,擱在前邊就是“親自”的意思(如“自己動手”),不是動作對象的意思(“自救”“自治”“自殺”等,是古代句法結構遺留在現代語里的合成詞)!翱蛷耐鈦怼爆F在說“有一位客人從外邊來”,“客人”前邊得加個“一位”,頭里還要來個“有”字,否則就得改變詞序,說成“從外邊來了一位客人”。“與坐談”也是古代語法,現在不能光說“和”,不說出和誰,也不能愣說“坐談”,得說成“坐下來說話”。“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現代語法也是多余的。
這短短的一段古代的文字,大多數的字都是現在還用的,可是仔細一分析,跟現代漢語的差別就有這么大。
二
語言的變化涉及語音、語法、語匯三方面。語匯聯(lián)系人們的生活最為緊密,因而變化也最快,最顯著。有些字眼兒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例如《詩經·魯頌》的《
、佟愤@一首詩里提到馬的名稱就有16種:“
、凇(身子黑而胯下白的),“皇”(黃白相間的),“驪”(純黑色的),“黃”(黃而雜紅的),“騅③”(青白雜的),“
、堋(黃白雜的),“骍⑤”(紅黃色的),“騏”(青黑成紋像棋道的),“
、蕖(青黑色而有斑像魚鱗的),“駱”(白馬黑鬃),“
、摺(紅馬黑鬃),“雒⑧”(黑馬白鬃),“骃⑨”(灰色有雜毛的),“
、狻(紅白雜毛的),“
⑪”(小腿長白毛的),“魚”(兩眼旁邊毛色白的)。全部《詩經》里的馬的名稱還有好些,再加上別的書里的,名堂就更多了。這是因為馬在古代人的生活里占重要位置,特別是那些貴族很講究養(yǎng)馬。這些字絕大多數后來都不用了。別說詩經時代,清朝末年離現在才幾十年,翻開那時候的小說像《官場現形記》之類來看看,已經有很多詞語非加注不可了。
有些字眼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而出現。古代席地而坐,沒有專門供人坐的家具,后來生活方式改變了,坐具產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產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倚”字,后來才寫做“椅”。凳子最初借用“橙”字,后來才寫做“凳”。桌子也是后來才有的,古代只有“幾”“案”,都是很矮的,適應席地而坐的習慣,后來坐高了,幾案也不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稱,最初就叫“卓子”(“卓”是高而起立的意思),后來才把“卓”寫做“桌”。
外來的事物帶來了外來語。雖然漢語對于外來語以意譯為主,音譯詞(包括部分譯音的)比重較小,但是數目也還是可觀的。比較早的有葡萄、苜蓿、茉莉、蘋果、菠菜等等,近代的像咖啡、可可、檸檬、雪茄、巧克力、冰淇淋、白蘭地、啤酒、卡片、沙發(fā)、撲克、嘩嘰、尼龍、法蘭絨、道林紙、芭蕾舞等等,都是極常見的。由現代科學和技術帶來的外來語就更多了,像化學元素的名稱就有一大半是譯音的新造字,此外像摩托車、馬達、引擎、水泵、卡車、吉普車、拖拉機、雷達、愛克斯光、淋巴、阿米巴、休克、奎寧、嗎啡、尼古丁、凡士林、來蘇水、滴滴涕、邏輯、米(米突)、克(克蘭姆)、噸、瓦(瓦特)、卡(卡路里)等等,都已經進入一般語匯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的改變,許多字眼的意義也起了變化。比如有了桌子之后,“幾”就只用于“茶幾”,連炕上擺的跟古代的“幾”十分相似的東西也叫做“炕桌兒”,不叫做“幾”了。又如“床”,古代本是坐臥兩用的,所以最早的坐具,類似現在的馬扎的東西,叫做“胡床”,后來演變成了椅子,床就只指專供睡覺用的家具了。連“坐”字的意義,古代和現代也不完全一樣①:古代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跟跪差不多,所以《戰(zhàn)國策》里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吳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現代的坐的姿勢來理解,又是坐著又是走,那是絕 對不可能的。
再舉兩個名稱不變而實質已變的例子!扮姟北臼枪糯臉菲,后來一早一晚用鐘和鼓報時,到了西洋的時鐘傳入中國,因為它是按時敲打的,盡管形狀不同,也管它叫鐘,慢慢地時鐘不再敲打了,可是鐘的名稱不變,這就跟古代的樂器全不相干了!胺试怼钡拿Q出于皂角樹,從前把它的莢果搗爛搓成丸子,用來洗臉洗澡洗衣服,現在用的肥皂是用油脂和堿制成的,跟皂角樹無關。肥皂在北方又叫“胰子”,胰子原來也是一種化妝用品,是用豬的胰臟制成的,現在也是名同實異了。
也有一些字眼的意義變化或者事物的名稱改變,跟人們的生活不一定有多大關系。比如“江”原來專指長江,“河”原來專指黃河,后來都由專名變成通名了。又如“菜”,原來只指蔬菜,后來連肉類也包括進去,到菜市場去買菜或者在飯店里叫菜,都是葷素全在內。這都是詞義擴大的例子。跟“菜”相反,“肉”原來指禽獸的肉,現在在大多數地區(qū)如果不加限制詞就專指豬肉,這是詞義縮小的例子(“肉”最初不用于人體,后來也用了,在這方面是詞義擴大了)。“谷”原來是谷類的總名,現在北方的“谷子”專指小米,南方的“谷子”專指稻子,這也是詞義縮小的例子。
詞義也可以轉移。比如“涕”,原來指眼淚,《莊子》里說:“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墒堑綕h朝已經指鼻涕了,王褒②《僮約》里說:“目淚下,鼻涕長一尺”。又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現在的信古代叫“書”,《世說新語》:“俄而謝玄淮上信至,(謝安)看書竟,默默無言”,“信”和“書”的分別是很清楚的。后來“信”由音信的意思轉指書信,而信使的意思必得和“使”字連用,單用就沒有這個意思了。
詞義也會弱化。比如“很”,原來就是兇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可是現在已經一點也不狠了,例如“今天很冷”不一定比“今天冷”更冷些,除非“很”字說得特別重。又如“普遍”,本來是無例外的意思,可是現在常聽見說“很普遍”,也就是說例外不多,并不是毫無例外。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事物怎樣改變了名稱,那么首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像前邊分析《戰(zhàn)國策》那一段文字的時候已經講過的,很多古代的單音詞現代都多音化了。這里再舉幾個人體方面的例子:“耳”成了“耳朵”,“眉”成了“眉毛”,“鼻”成了“鼻子”,“發(fā)”成了“頭發(fā)”。有的是一個單音詞換了另外一個單音詞,例如“首”變成“頭”(原來同義),“口”變成“嘴”(原來指鳥類的嘴),“面”變成“臉”(原來指頰),“足”變成“腳”(原來指小腿)。有些方言里管頭叫“腦袋”“腦殼”,管嘴叫“嘴巴”,管臉叫“面孔”,管腳叫“腳板”“腳丫子”,這又是多音化了。
動詞的例子:古代說“食”,現代說“吃”;古代說“服”或“衣”,現代說“穿”;古代說“居”,現代說“住”;古代說“行”,現代說“走”。形容詞的例子:古代的“善”,現代叫“好”;古代的“惡”,現代叫“壞”;古代的“甘”,現代叫“甜”;古代的“辛”,現代叫“辣”。
字眼的變換有時候是由于忌諱:或者因為恐懼、厭惡,或者因為覺得說出來難聽。管老虎叫“大蟲”,管蛇叫“長蟲”,管老鼠叫“老蟲”或“耗子”,是前者的例子。后者的例子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明朝考場里防止考生隨便進出,凡是上廁所的都要領塊小牌子,牌子上寫著“出恭入敬”)。
三
語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語序,像“吾誰欺?”“不我知”“夜以繼日”,現代不用了。有些現代常用的格式,像“把書看完”這種“把”字式,“看得仔細”這種“得”字式,是古代沒有的?墒强偲饋砜,如果把虛詞除外,古今語法的變化不如詞匯的變化那么大。
語音,因為漢字不是標音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變化,F代的人可以用現代字音來讀古代的書,這就掩蓋了語音變化的真相。其實古今的差別是很大的,從幾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第一,舊詩都是押韻的,可是有許多詩現在念起來不押韻了。例如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rón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shēnɡ)。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hénɡ)。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qínɡ)①!边@還是唐朝的詩,比這更早一千多年的《詩經》里的用韻跟現代的差別就更大了。其次,舊詩里邊的“近體詩”非常講究詩句內部的平仄,可是許多詩句按現代音來讀是“平仄不調”的。例如李白的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②”,“郭”“白”“一”“別”四個字原來都是入聲,歸入仄聲,可是現在“郭”“一”是陰平,“白”“別”是陽平,于是這四句詩就成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了。又其次,漢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形聲法,常常是甲字從乙字得聲,可是有許多這樣的字按現代的讀音來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從“工”得聲,“潘”從“番”得聲,“泣”從“立”得聲,“提”從“是”得聲,“通”從“甬”得聲,“路”從“各”得聲,“龐”從“龍”得聲,“移”從“多”得聲,“諒”從“京”得聲,“悔”從“每”得聲,等等。從上面這些事例看來,漢字的讀音,無論是聲母、韻母、聲調,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了。
【注釋】
①節(jié)選自《語文常談》原題為“古今言殊”。選入本書時,作者做了改動。
、賉]念
。②[
]念
。③[騅]念zhuī。④[
]念
。⑤[骍]念xīng。⑥[]念
。⑦[
]念
。⑧[雒]念luò。⑨[骃]念yīn。⑩[
]念
。⑪[
]念
。
、賉連“坐”字的意義,古代和現代也不完全一樣]前面把“坐”算在古今意義一致的字里邊,這里又說古今也不完全一樣,是因為:“坐”作為身體動作的一種狀態(tài),區(qū)別于“立”“臥”等等,古今一致;但“坐”的方式或姿勢則古今不同。字義方面這種情形是常見的,例如“書”,古今樣式不同,但作為供人閱讀的文字記載是古今一致的。②[王褒]字子淵,蜀資中(在現在四川省資陽縣北)人。西漢辭賦家。
、賉離離原上草……萋萋滿別情]這首詩的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②[青山橫北郭……]這首詩的題目是《送友人》。下面還有四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篇文章的思 想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說明語言演變的說明文。文章先從總體上用典型事例說明語言演變的概貌,然后分別從語匯、語音、語法的角度抓住被說明對象的具體特征,說明它們演變的過程、特點和規(guī)律。
![]() |
2022年成人高考高起點考試題庫|手機做題 | 限時優(yōu)惠購買 |
等級:★ 在線做題模擬系統(tǒng) ★ ◀ 歷年真題+考點模擬試卷 |
2022年成人高考題庫章節(jié)練習、每日一練、模擬試題、歷年真題,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焚題庫小程序】免費試做。
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經濟師注冊會計師證券從業(yè)銀行從業(yè)會計實操統(tǒng)計師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基金從業(yè)資格稅務師資產評估師國際內審師ACCA/CAT價格鑒證師統(tǒng)計資格從業(yè)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土建職稱公路檢測工程師建筑八大員注冊建筑師二級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結構工程師巖土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設備監(jiān)理師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土地登記代理公路造價師公路監(jiān)理師化工工程師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計量工程師
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資格考試衛(wèi)生高級職稱護士資格證初級護師主管護師住院醫(yī)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醫(yī)師中西醫(yī)助理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助理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內科主治醫(yī)師外科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科主治兒科主治醫(yī)師婦產科醫(yī)師西藥士/師中藥士/師臨床檢驗技師臨床醫(yī)學理論中醫(yī)理論